第二章

火藥的由來

你們知道嗎?火藥的發明,是由煉丹而來的。

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長生不老,經常找來大臣,為他出謀劃策。有個大臣建議說:“陛下,我聽說有一種仙丹,吃了就能長命百歲。”漢武帝一聽,高興極了,連忙下令全國的巫師為他煉丹,可是,在煉丹過程中常常出現差錯,引起一次又一次的爆炸事故,有時甚至還炸傷很多人。原來,仙丹主要是用硫磺、硝石、朱砂混合,再加上蜂蜜來燃燒煉製的,其中,還含有毒性很強的水銀。因此在煉丹過程中,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引起爆炸。

但是,這些巫師們為了博得皇帝的歡心,仍然不停地在煉製仙丹。一天傍晚,有個巫師因疲勞過度,就靠在煉丹爐旁睡著了,還做了很多惡夢。當他驚醒後,發現丹房起了大火,禁不住大叫一聲:“不好,發生了火藥事故!”於是,“火藥”一詞便傳開了。

後來,火藥引起了軍事家濃厚的興趣,他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硝石、硫磺和木炭按一定比例配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藥。

華佗與麻醉藥

華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因為醫術高明,能妙手回春,被人們譽為“神醫”。

在東漢時期,華佗就能給病人做手術。但病人常因劇烈的疼痛,拳打腳踢,華佗隻好把病人捆起來,可這樣還是不行,病人一看見華佗手中的刀,就嚇得大叫大鬧。看到病人痛苦的樣子,華佗很是心疼,但是又沒有別的辦法。一天,幾個人抬著一個受傷的青年來求醫。華佗一看,病人的腿摔斷了,因疼痛已昏迷了,於是便立即給他動手術。

病人因傷勢嚴重,華佗來不及像往常那樣捆住病人,就開始了手術。開始,華佗怕病人亂動,叫護送的人使勁按住病人的四肢,可是病人毫無掙紮的意思,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華佗十分納悶:“這是怎麼回事呢?”他仔細觀察,聞出一股酒味,頓時恍然大悟:人醉了就會失去知覺,當然也不知疼痛啊!如果製造這樣一種藥,手術前讓病人吃下去,不就可以減輕痛苦嗎?後來他搜集許多草藥,配成各種藥方並親自嚐試,經反複試驗,終於發明了中藥麻醉劑——麻沸散。從此人們再也不會因為開刀而疼痛了。

活字印刷術

畢昇是北宋中期時候的人,他常到家附近的書坊去學習印刷術,有一天,畢昇正在刻一部書稿,發現有很多字在文章中經常出現,就想:“如果刻出來的字可以拆開,再自由組合,不就方便多了嗎?”

於是,畢昇立即動手,找出了3000個常見字,試著刻在小木板上。並按音把字歸成十幾類,每一類都按部首畫排出順序。但經過實驗後,發現木活字質地軟,容易吸水變形。印刷時墨水多了字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怎樣才能找到一種既不吸水,又能雕刻成字的材料做字呢?畢升為尋找新的材料絞盡腦汁。一天,畢昇見人用瓦罐燒水,猛然想到:如果用泥坯刻字,再進窖燒,不就可以製成不吸水的泥活字嗎?

於是,他搭起了一座小窖,又用膠泥製成許多半寸見方的“小土坯”,刻成5000多個字塊,然後用窖燒製,兩天後,一套不吸水、筆畫清晰、堅如牛角的泥活字終於製成了。畢昇把活字版拚好,試印了300多張,每一張都清清楚楚,大家看了不禁拍手叫絕。活字印刷終於試驗成功了!

肥皂泡中的啟示

牛頓從劍橋大學畢業後,回家探親。一天,他和父親到田間鋤草。休息時,牛頓摘下蒲公英的莖條,吹肥皂泡玩。吹著,吹著,他突然發現一個個肥皂泡在陽光下變得花花綠綠,便奇怪地問父親。父親說:“這有什麼稀奇,肥皂泡本來就這樣。”“不,這一定與太陽光有關,它說明陽光並不隻是一種顏色。”誰不知道太陽光是白色的?傻孩子!”

“問題沒這麼簡單,我要認真地研究一下。”這個自小就有股子“牛勁”的牛頓,一旦遇上疑惑,不弄個水落石出,是不會罷休的。

第二天,天空晴朗,陽光明媚。牛頓收拾了一些必要的器具,開始了自己的實驗。當他一邊吹肥皂泡,一邊拿著一塊三棱形的玻璃片觀察時,呈現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彩。“啊!陽光中包括七種顏色。”牛頓為自己的發現歡呼雀躍著,但他馬上又想到:白光既然可以散成七色,那麼,七色光聚在一起,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白光呢?於是,他連忙試驗,果然如此。

就這樣,牛頓從普通的肥皂泡上,發現了光學物理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理——光的色散和聚合原理。

阿基米德與王冠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

有一次,國王做了一頂王冠,他想知道那是不是純金的,於是把阿基米德召來,讓他查個水落石出。阿基米德找來一塊和王冠同樣重的純金塊、兩隻大小相同的罐子和盤子,然後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放進裝滿水的罐子裏,當水溢出來時,各用一個盤子接著。最後,把這些溢出來的水分別倒進兩隻同樣大小的杯子裏,一比結果發現溢出來的水不一樣多。王冠的秘密就這樣被阿基米德揭開了——而揭開王冠秘密的方法就是物理學上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即浮力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