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大地增強了盧諾爾曼的信心。他決定親自“飛”下來。隻見他雙手緊緊抓住降落傘的底繩,輕輕地縱身向塔外一跳,他真的像小鳥一樣悠悠地飛翔著,慢慢地安全降落在地上。
“成功了!”盧諾爾曼興奮地大叫起來,周圍的人們也齊聲為他喝采。
如今,這朵綻放在天空中的花朵越來越為人們熟悉和喜愛。
魯班和鋸
魯班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工匠和發明家。有一次,魯班被召進王宮,國王對他說:“給你三年建造一座豪華的宮殿。”魯班一聽,心頭一驚:“三年的時間,連砍木頭都來不及,怎麼能造宮殿呢?”但是,國王的話就是聖旨,魯班隻好應承下來。
那時候,伐木砍樹使用的都是斧頭。魯班和徒弟開始伐木,一天,剛下過雨的山上,坡陡路滑,魯班不小心身體一滑,便急忙抓住身邊野草,這時隻覺得一陣刺痛,手被野草劃開了一道口子,鮮血直流。
他仔細觀察發現野草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小齒。他從中得到啟發,請來鐵匠仿照野草打了一塊帶齒的長鐵片,在一顆大樹上來回拉了起來,一下子把大樹鋸倒了。就這樣,魯班發明了鋸。
黃道婆與織布
黃道婆出生在上海淞江烏泥涇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到海南島的崖州學習先進的棉紡織技術,並成了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
50歲時,黃道婆回到了家鄉,看見婦女仍然用紅腫的手剝棉籽,男人依舊用小竹弓彈棉花,而且織出的布很粗糙,於是決定把自己精湛的織造技術傳授給鄉親們。她根據自己幾十年來豐富的紡織經驗,對家鄉落後的紡織工具進行改造,把單錠手搖紡車改為三錠腳踏紡車,使紡紗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兩三倍。
吊燈的啟發
伽利略是16世紀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有一天他在教堂做禮拜時,門外刮起一陣風,吊燈被吹得來回擺動。這個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伽利略用右手指壓著左手脈搏數了起來:一二三……一共是二十下。吊燈的擺幅越來越小了,可他再用右手的脈搏來檢查時,每次擺動的時間仍然是二十下。“原來吊燈擺動確實有等時性的特點呀!”
回家後,他經過反複實驗發現: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與所有物體的重量無關,而跟繩子的長度有關:繩子越長,擺動一次的時間就越長;繩子越短,擺動一次的時間就短;若繩子的長度不變,那麼每次擺動的時間相等。
這一規律就是“擺的等時定律”,伽利略根據這一定律,發明了測量脈搏的“脈搏器”。
伽利略發明的體溫表
你們知道醫院用的體溫表嗎?300年前是沒有的,醫生隻能憑經驗給病人診斷。
有一天,伽利略在給學生上實驗課時,一邊操作一邊提問:“當水溫升高時,試管裏的水為什麼會上升呢?”學生回答說:“因為體積增大,水就膨脹上升。”“那水冷卻後呢?”“體積就會縮小,試管裏的水又會下降。”
這一回答,使伽利略突然想到:“既然水的溫度變化會引起體積的變化,那麼反過來,從水的體積變化中不就可以測出溫度的變化嗎?”
他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自己的實驗。先用手握住試管的底部,讓管內的空氣逐漸變熱,然後倒過來插入水中,再鬆開手,這時,水被吸入試管。當他重新握住試管,水又被壓了下去。然後,伽利略將一支極細的試管灌上水,在排出空氣後密封,並刻出刻度。世界上第一支體溫表誕生了。
富蘭克林與雷電
在很久以前,雷電一直是一大謎。有的人認為它是“上帝之火”,是天神發怒的象征。後來有科學家猜測,雷電可能是某種毒氣在空中爆炸的結果。美國著名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卻認為雷電不過是自然界的一種放電現象。
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在1752年,他親自做了一個吸引雷電的風箏實驗。富蘭克林在風箏上安了一根尖細的鐵棒,然後將風箏用麻繩係住,並在麻繩末端分成兩支分別係上一片銅鑰匙和一段絲線,並將風箏放上天。不一會,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當他用手指去碰銅鑰匙時,一朵火花立即朝他射來,並感到一陣麻木。啊!這就是電!富蘭克林在雨中興奮地叫了起來。
後來,富蘭克林根據凡是高聳的目標都容易招引雷電的現象,發明了避雷針。
聽診器的來曆
若是請你給醫生畫像,你一定不會忘記在醫生的脖子上畫一副聽診器,但在100多年前,世界上還沒有聽診器。你知道聽診器的來曆嗎?
1816年法國巴黎的萊納克醫生一直想著發明一種器械,能把病人的心跳聲和呼吸聲直接引到耳朵裏來,以便作出正確的診斷。有一天,他到公園裏散步,看見兩個孩子在玩蹺蹺板,一個把耳朵貼在蹺蹺板上,一個在另一頭用一根針在蹺板上劃著,並問“聽見了嗎?”“聽見了,”另一個回答。萊納克受到了啟示,回到醫院後,他找來了空心木棍,並把它的兩端做成喇叭形,病人的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