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能力中的核心要素,就是對人際交往心理學的深刻理解和嫻熟運用,古人雲“攻心為上”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改宗效應:不要總是做好好先生
大多數人對“好好先生”總是存在著心理上的抵觸,這其中的原因在於“好好先生”總是給人人雲亦雲的感覺,沒有自己的主見。而實際上,心理學研究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當大多數人都讚同的時候,某個人的反對聲音將更具價值。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改宗效應”:當一個問題對某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時候,他寧願要一個“反對者”,而不要一個同意者。“改宗效應”在任何時間、地點,對任何人都能產生作用,因為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特征。
◎情景模擬:失敗的職場現象
M從一家IT企業人事專員被提升為人事部負責人,不喜歡爭強好勝的她在人事專員的位置上做得有聲有色,領導有什麼事都找她,她總是說沒問題。但是從去年提升以來,M發現一些人和她的關係變了,特別是老員工,處處和她過不去,老給她出難題,還總說她“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馬屁精”之類的,而她的領導也開始對她不冷不熱起來。
◎心理體驗:你是怎樣的人
類似上麵的案例是常見的。這裏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總是迎合領導,另一種情況是對任何事情都缺乏主見而表現得趨炎附勢。
·對M的情況,你是怎麼看的?把你的體驗寫下來。
·你認為你在這樣的問題上是怎樣的人?請客觀地評價自己。
◎技巧訓練:善用“改宗效應”
現在,你可以想想看,為什麼人們總是傾向於重視那些“反對者”,而不是一直讚同自己的人了吧?這是因為人們總是在“改變”、“反對者”中獲得價值上的滿足感。因而,我們的前提是,要避免“改宗效應”傷害到我們,同時也要掌握“改宗效應”的技巧,以服務於我們的工作關係。下麵這些問題是需要進一步練習的。
·反對意見不一定就會傷害友誼:大多數人提反對意見的時候,總是擔心反對意見傷害友誼,這是沒必要的。
模擬一個場景,總結一下你的體會。
·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反對意見若是捏造的,那隻會讓人反感,應該是基於正確立場和判斷的反對意見。
模擬一個場景,總結你的技巧。
·必須尊重對方意見:反對意見不是製造對立,是在尊重對方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修正或反對性補充,是就事論事的討論。
模擬一個場景,總結你的技巧。
·在肯定中表達否定:不妨嚐試著改變一下方法,用肯定對方來穩定他的情緒,引起心靈上的共鳴,然後在肯定中委婉地提出否定性意見。
模擬一個場景,總結你的技巧。
★近因效應:眼前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
大多數人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你過去做得有多好,隻要你現階段表現得不盡如人意,那領導對你的評價就會急劇下降。即便這時候領導不至於對你產生某種偏見,但至少也會對你過去的所有表現和個人素質產生某種程度上的疑惑。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心理上的“近因效應”在作祟。所謂“近因效應”,是指個人在對他人的長期了解中,近期了解的東西往往占優勢,掩蓋著過去對該人的一貫了解。
近因效應揭示的道理就是,眼前的事就是領導對你進行評價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眼前的事你做得不好,那過去的諸多好表現也將因此大打折扣。
◎情景模擬:麻痹大意惹的禍
M是一家公司的業務主管。在過去的兩年裏,M與領導的關係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狀態,他們幾乎無話不說。但是,他們最近的關係並不讓人樂觀。原因在於,領導安排了M一項出差任務,而在M看來這件任務是小事,可以稍後再說,因為現在手頭上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由於過去的關係一直不錯,M也沒有把這件事向領導彙報,認為領導肯定會理解自己。
一周後領導找到M,問他出差的事辦得怎麼樣了,M說了自己的計劃,但領導回應說:“你怎麼就不服從安排呢?”一句話,讓M感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M滿肚子委屈地認為,自己向來服從安排,也從來沒有做錯過什麼事情,怎麼就成了不服從安排的人呢?
◎心理體驗:要在乎眼前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