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距離:這已完全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係,而是體現出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係。近範圍為1.2~2.1米,相當於一個人豎躺在兩人中間的距離,一般在工作環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這種程度的距離。社交距離的遠範圍為2.1~3.7米,表現為一種更加正式的交往關係。公司的經理們常用一個大而寬闊的辦公桌,並將來訪者的座位放在離桌子一段距離的地方,這樣與來訪者談話時就能保持一定的距離,增添一種莊重的氣氛。
·公眾距離:這是公開演說時演說者與聽眾之間所保持的距離。近範圍約為3.7~7.6米,遠範圍在10米之外。這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於空間的其他人“視而不見”,多用掃視,少有注視,因為相互之間未必發生一定聯係。因此,這個空間的交往,大多是當眾演講之類,當演講者試圖與一個特定的聽眾談話時,他必須走下講台,使兩個人的距離縮短為個人距離或社交距離,才能夠實現有效的溝通。
◎行為選擇:界定你與領導的關係與距離
顯然,相互交往時空間距離的遠近,是交往雙方之間是否親近、是否喜歡、是否友好的重要標誌。因此,在與領導交往時,選擇正確的距離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請你認真思考下麵的問題。
你的領導屬於哪種人,嚴肅的還是隨和的?異性還是同性?對方更傾向於哪樣的交往距離?把你對領導的認知寫下來,並相應地設定你們之間交往的最佳距離,並在工作中努力去做到它。
與領導交往的距離通常都應該保持在個人距離這個位置上,即使你們的友誼是親密的,但行為上保持“個人距離”的要求也是一個有利的選擇。
◎與領導距離的彈性調節
距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你需要懂得調節距離的彈性,做到不近不遠,不親不疏,這需要一些技巧。
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是可變的,且具有一定的伸縮性。這由具體情境、交談雙方的關係、社會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決定。當情景不同時,你應當相應地調節一下距離,要注意下麵幾個問題。
·身份要求:一般情況下,領導都要求有更大的自我空間。因此,無論你和他的關係到了怎樣的程度,都需要和他保持比一般人更遠一些的距離,過分親密對他來講,無異於不尊重。
·性格特征:性格開朗的領導較容易容忍別人的靠近,他們也願意主動去接近下屬,他們的自我空間較小。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守的領導對靠近他的人則十分敏感,即便你是他的好朋友或是家人,你也要保證和他的距離在一定的範圍之外。
·尊重隱私:即便最親密的人際關係如夫妻,也應彼此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間。這種尊重表現為不隨便打聽他人不願意、不主動告訴你的事,追問他人的秘密等,否則容易失去應有的人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