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構建良好職業成長環境的三大心理要素(3 / 3)

每個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都不知不覺地受到“中心性品質”原理這一人際關係心理法則的影響,而“熱情”恰好是人的“中心性品質”之一。

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都缺乏在工作中表現熱情的意識和能力,事實上他們對工作本身也是缺乏熱情的。正是因為缺乏這種熱情,他們的職業環境常常充滿了壓抑、不愉快,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負麵思維,心理學家提醒我們,改變一下自己與人交往的方式,一切都會變得更加美好。

◎熱情更容易被人接受

為了驗證“熱情”是人的中心性品質,1946年,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做了一個試驗。

阿希把被試者分成兩組,向他們分別描述同一個人。在第一組中,所羅門·阿希列出這個人的六項品質,包括聰明、幹練、勤奮、熱情、實幹和謹慎。在第二組中,所羅門·阿希隻將這個人品質中的“熱情”換成“冷酷”,其他不變。

結果,僅僅一個“熱情”與“冷酷”的區別,卻引起了兩組被試者對這個人完全不同的印象。第一組被試者見到此人時,願意同其交往,談得很投機,並且認為他同時具有幽默感等各種優秀品質。第二組被試者則不願與此人接近,敵視他,討厭他,同時把自以為是、虛偽、脾氣暴躁等各種惡劣品質統統羅列在他“冷酷”之下。

阿希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熱情—冷酷”這一對品質是人際交往中的“中心性品質”。在這對“中心性品質”中,人們對熱情的評價總是正麵的,而對冷酷的評價則是負麵的。

這個試驗告訴我們,熱情總是讓人聯想到其他優秀品質,如有愛心、樂於助人、對生活保持樂觀態度及容易接近等,而這些品質幾乎都是人們在交往中希望見到的。但冷酷恰好與此相反,它容易使人聯想到自私、自以為是、孤僻、不易接近、缺乏生活樂趣等,而這些品質無一例外地是人際交往中不受歡迎的。

換句話說,“熱情”並非是一個詞,作為最具“中心性品質”的好的一麵,它具有中心位置,也具有光環效應,因而包含了更多有關個人品質的內容,時時刻刻影響著他人對我們的綜合判斷和評價。所以,熱情是良好人際關係的第一要素,在任何時候,包括你與領導、與同事的交往都應該保持熱情,這種表現總是會讓你受益匪淺。

◎傳達熱情的心理技巧

一位職業人士這樣表達了自己的疑惑。

我剛參加工作兩年,每當有新同事來,或是有人給我介紹他的朋友時,我總是點點頭,然後就沒什麼話說了。後來,我聽說他們都跟別人抱怨說我不熱情、清高、不願意理睬人。可是如果讓我對一個還不算真正認識的人噓寒問暖,我真是覺得很虛偽,難以開口。其實,我在我的朋友圈裏是一個非常熱情的人,並且很幽默。所以,我覺得自己並非是一個內向的人,大概是臉皮太薄,與別人初次交往很不好意思。

我現在很想改變一下,跟別人交往時熱情一點,不要讓人家對我的第一印象下“冷酷”的定義。請問,我該如何表達我的熱情呢?

如果是你來解答,你會怎麼建議他?

下麵是一些傳遞熱情的技巧,這些技巧既可以在你與領導交往時使用,也可以用在你與同事或者其他任何人的交往過程中。

·保持微笑:微笑會產生一種類似於化學能量的良好感覺,會使人感到放鬆,這能夠改進你在與人交流時的效果,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身子前傾:身子前傾表示你跟他距離很近,並且表明你正在聽對方講話,並對他很感興趣。從對方的心理判斷來講,這是你對他的一種恭維,他會很願意繼續與你交談。

·聲音真實:與人交流時,最初的幾句話所運用的語調應是沉穩、鎮靜和強而有力的,同時應當高低適度、流利,要有節奏地強調關鍵詞和語句。

·眼神交流:有句話叫眉目傳情,許多時候,我們的熱情都是靠眉目傳遞給對方的。在對方與你打招呼或提問時,你要熱情地注視他的眼睛。同時,當你與對方用眼神交流時,最好中間有簡短的間隔。

·點頭讚許:點頭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點頭表示你在專注地聽他說話,並能理解他所談的內容。它通常發出的是熱情的信號,鼓勵他人接著談。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也很難引起別人對他的興趣,更談不上給別人留下熱情的印象了。試著去關注別人,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與長處,傳遞出“你喜歡對方”的正麵信息,那麼你將會獲得驚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