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的情況是主管確實很忙,而在這百忙之中他還能給你一個建議,讓你去找找別人,這已經很不錯了。但大多數人依舊傾向於選擇第一種想法,從而給自己帶來了不快。這屬於“歸因偏差”的一種,即觀察者傾向於強調行動者特質的作用,而行動者傾向於強調情境的作用。所以,你要原諒別人對你的不正確看法,因為他們的確是有“苦衷”的。
事實上,想想對方的處境,你可能就能理解他們。每個人在一開始做一件事時,往往都抱著一種必勝的心態,但在事與願違、希望落空的情況下,我們就會發生情緒上的轉變。這個時候,有“歸因偏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以,你要理解別人,並適當地關心別人。
在寬容別人“歸因偏差”的同時,還需要提醒自己不要犯類似的錯誤。“歸因偏差”畢竟不是一種正確的歸因過程,需要謹防“歸因偏差”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負麵效應。
★改變自我:建立責任意識
責任心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特征,既與人的心理過程有關,也與人的個性特點有關,牽涉到人的心理的各個方麵。
在這裏重點討論一下,應該如何建立全麵的責任心。
◎責任認知:責任是什麼
責任認知是指我們對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的認識,它屬於道德知識或道德概念範疇。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責任是什麼。責任是我們認知結構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學習的過程來改善的。
現在,你可以著手想一想下麵的問題。
·你熟知的那些成功人士是怎麼看待責任的?至少舉三個例子,注意,你一定得把他們對責任的定義描述出來。
·進一步詢問他們有什麼例證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者是根據什麼道理來做出這種定義的。
·責任需要:你的成功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
根本而言,我們之所以做出某些負責任的行為,都與我們個人的需要有關。比如,有的人需要獲得更高的收入,所以他承擔著高風險的工作,承擔著因此而帶來的責任。逃避風險責任而追求的所謂高收入,是不可能存在的。
現在,你來總結一下,你希望的目標是什麼?圍繞這個目標,你有什麼樣的責任需要?
◎責任情感
具備某種理性的責任認知,或者知道自己有怎樣的責任需要,還僅僅是責任心的開始。我們必須在心理上對這種認知和需要進行某種懇切的反應,產生某種情感上的共鳴。比如,有的人在責任麵前總是下意識地感到焦慮,而有的人即使知道這是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身存在這種責任需要,也會無動於衷。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描繪你對責任的情感反應,例舉三種不同的情況。
·你身邊的成功人士對你的反應是何看法?
◎責任意誌
責任意誌主要表現為人在責任行動中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充分認識負責任的社會意義,自覺地克製自己,使自己的行動服從於一定的規範和要求,以及在具體的責任履行中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而堅持到底的良好品格。責任意誌是調節責任行為的內部力量,它是人的意誌過程或主觀能動性在責任心上的表現。一般而言,責任意誌的品質包括責任行為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製力。
·描繪你對責任意誌的認識,並用事例說明你在受挫時的責任態度。
◎責任行為
責任行為是履行責任的反應動作和活動,它表現為個體遵守社會和群體行為的規範,是促使群體共同活動得以實現的關鍵。有的人具備責任情感,有正確的責任認知,但他做的事未必就是負責任的行為,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對責任行為理解不清造成的,所謂“好心辦壞事”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承擔責任也需要一定的行為能力。
·描述一件你徹底負責任並產生積極成果的事情。
·描述一件你出於負責任的想法,但在行動過程中產生負麵影響的事情,總結你的體會。
需要注意的是,責任心的上述心理因素不是相互獨立、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當我們試圖建立自己正確的責任意識時,我們就需要從以上各個方麵考察自己的狀態,從而徹底地改變自己。
★展現熱情:關注交往的心理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