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難麵前勇於承擔責任是一項重要的職業素質,也是被人認可和接受的重要因素。但我們卻總是在不斷地否定自己,而不是肯定自己。下麵這些職業生活中的問題就是這樣一種否定心理特征的現實反映。
·領導安排給我的工作,我做不到。我該怎麼辦?
·這項業務太難了,還是讓別人去做吧。
·如果沒做好,後果怎樣呢?我還是不接受為好。
……
當一個人總是避難就易的時候,其心理意識大部分都停留在自我否定的狀態中,而這種自我否定最終會演變成一種能力上的自我限製,從而導致“從自我否定到能力欠缺,再到負麵評價”這樣一種惡性循環。
★自我設限的心理因素
自我否定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對自我能力的限製,我們稱之為自我設限。自我設限源於自己對個人能力與所需成就之間的差距的認知,換句話說,當一個人認為他無法達到某種成就時,它的自我設限就已經在產生作用了。大部分人認識不到自己的自我設限是如何產生的,因為自我設限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潛在的意識。
◎跳蚤試驗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跳蚤試驗”。
第一次,他讓一個跳蚤在桌子上跳。它可以跳得很高,乃至越跳越高。
第二次,他把跳蚤放進了一個瓶子裏,沒有蓋蓋子。跳蚤跳呀跳呀,終於跳出了瓶子。
第三次,他再次把跳蚤放進瓶子,並把蓋子蓋上了。雖然有蓋子擋住,但跳蚤並沒有放棄,它一直在跳。半個小時後,心理學家把蓋子取了下來,發現雖然跳蚤仍舊在跳著,但它的最大高度卻隻能跳到瓶口,它跳不出去了。
跳蚤具有很強的跳躍能力,它可以跳躍的高度是身長的30倍,那為什麼在沒有蓋子的情況下它還不能跳出來呢?這是因為它以為蓋子仍然還在。“以為”就是一種“自我設限”。人也會像跳蚤一樣,給自己設定限製,總對自己說“我沒有這種能力”,不願意發揮自己的潛能。
個體給自己設置的障礙,在工作上可以是某種行為,甚至也可以是無作為。
◎調整心理暗示
有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個會各種各樣法力的巫師,有一天,他來到喜馬拉雅山下一個非常貧窮的村落裏傳授“點金術”。他對村民們說,隻要對著某個東西按照他傳授的咒語念,就可以把那個東西變成金子。這些咒語是簡單的,即使村裏最笨的人也會念。但是,巫師告訴他們,在念咒語的時候不要想著喜馬拉雅山上的猴子。村民們很迷惑,點金術跟猴子有什麼關係?於是他們照著巫師的咒語去做了,盡量不去想喜馬拉雅山上的猴子。但是,最終他們還是沒能變出金子來。因為他們無法控製自己不去想那些猴子。
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騙術。按照人的心理反應來看,你越是在意某樣東西,它越容易在關鍵時刻影響你。所以,隻要你強調了不能去想猴子,人們就總是會在關鍵時刻想起猴子,這就是心理暗示。消極的心理暗示會限製我們的行為能力,而積極的心理暗示則能增加我們成功的可能性,並促使我們不斷獲得進步。
我們必須通過合理的手段讓自己勇於麵對問題。一切沮喪、失落感,以及因此造成的困擾,本質原因都來自於我們自身的心理狀態。如果我們的心靈接受了“難以成功”的結論,那麼我們將永遠生活在平庸中。如果你認為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本章後麵的實踐訓練給你提供了調整自我暗示的實用技巧,這是由內而外改變自己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