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2 / 2)

大齊成立之初,雖然開國皇帝也有盤龍寺的相助,但是,西部佛教入世的思想不濃,因此,東部諸寺一直處於被打壓的狀態,甚至,先皇的新法所針對的一個重要對象也包括了寺院,然而,平樂帝在內戰時期對東部寺院的拉攏,令久被打壓的東部諸寺看到重新回到高處的可能性,因此有了平樂二年的“九大德”之事。

程淼隨道明暫住迦葉寺,安頓下來既向樂清遠遞了拜帖,然而樂清遠卻沒有及時見她。程軾兩兄弟也要準備來年的初試,在他們到來之初,聚了一次,程淼讓他們安心讀書,並承諾等殿試完了之後,她再離開。在盤龍寺的時候,西部佛教以盤龍寺為遵,多是道濟等大師講經,程淼對佛學沒有太多的癡迷,她認為太過違心,與她的三觀相差太遠,因此她基本不去聽講經。而到了迦葉寺,東部佛教以迦葉寺、大相國寺、靈隱寺、白馬寺、普陀寺、大慈寺、東林寺、法門寺為尊,佛法辯論是主要的論法傳道方式。

論法會,是程淼喜歡的調調,每當看到道台上論經辯法的和尚們,她就似乎回到了那個她熟悉的年代。論戰是表現口才、才學最好的場所,這些和尚的口才都很好,其中的表表者卻是道明。程淼看著這個她一直認為不善言辭的小和尚於道台之上洋洋灑灑舌戰群僧,才意識到,這才是真正的道明,在道台上的道明,那麼的耀眼奪目,是這裏天生的王者,這才是屬於他的舞台,佛法於他而言,是天生的稟賦。

按前世的理論,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時期;此後一千年為像法時期;再後一萬年就是末法時期。而這個時空正是出於像法時期的中期,以程淼的觀察,東部佛法卻有所謂末法時期的特征:人性末了,賊心大了,菩薩財物也敢賺啦,甚至敢假冒出家人“剃去須發,披上袈裟…。妖言惑眾”,這都是魔王波旬所言:在末法時期,他要讓他的魔子魔孫穿佛的袈裟、吃佛的飯、毀破佛的戒和法。那麼道明於此時的佛教,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程淼每每驚豔於道明的風采中,又有淡淡的失落,看著那張熟悉又陌生的臉,輕輕一歎,終歸他們不是一類人,他最擅長的東西,他為此付出全部熱情的東西,她不懂。雖然她為他的風采而傾倒,就像慕名而來的那些觀眾一樣,但是她不知道真正能與他產生共鳴的有幾人。思緒飄遠,那時候她和宇也是如此嗎?她隻看到宇的風采,但他懂宇嗎?你能快樂著他的快樂、悲傷著他的悲傷嗎?是否她愛的是真正的那個他,是否她一直以為他愛著的那個他,卻是她從來沒有懂過的?是否她對宇和她對道明一樣,他們是親人,是朋友,但她卻不是他們的靈魂伴侶,因為她其實根本就不懂他們?

不可否認,道明的風采折服了程淼,她之前也欣賞道明,也願意付出她所有去對道明好,但那是一種對朋友,對親人的愛,對親人的好。而現在的道明,那宛如神邸的氣場,讓無神論的程淼感受到了來自靈魂深處震撼,在她眼裏,他值得所有最好的東西,值得所有人的膜拜。不同於原來她想加之於道明身上的以為她對他好的東西,而是甘心情願的希望為他提供他認為最好的東西。從今之後,她再也不會引誘道明破戒或者企圖用自己的觀點來影響他,回想起來,她覺得自己原來那些行為和話語是多麼的幼稚,像道明這種為佛而生的人,她也不可能影響得到。

她終於知道,為什麼人們會信仰宗教,出來精神上的寄托之外,的確有那麼些人,就像道明一樣,讓人們感受到宗教的魅力。他們就是代言人、就是明星、就是集萬千魅力於一身的傳道士,通過他們讓宗教的教義為大眾接受。在征服程淼的同時,道明也征服了萬千教徒,特別是女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