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的職業身份(1 / 3)

1.在每項工作中不可或缺

高汀在《紫牛:從默默無聞到與眾不同》一書中說,“僅僅跟業內其他人的能力差不多不能讓你成功,比同事更配合工作不能讓你成功,更順從也不會變得更不可或缺,讓你不可替代的是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如何做到與眾不同,不可或缺,可以參看書中的觀點—不要生產和銷售平庸的產品和服務,商業成功的關鍵在於“有用的紫牛”。“正如紫牛在一群普通的黑白花奶牛中脫穎而出一樣,真正的營銷應該是讓人眼睛會為之一亮的、可以把人們的注意力恰到好處地引向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一門藝術”。

所以關鍵在於首先讓我們把工作視作藝術,朱光潛在《談美》首章即說: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的人,都要抱有一副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學問事業當作一件藝術品看待,隻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於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其次才是用每天的工作踏踏實實地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

2.不是平衡,而是“融合”

先聊聊2014年11月30日我的周六上午是如何渡過。

早上六點起床後,我寫了一篇小文章,準備和大家分享。七點半,我叫醒女兒(她今天10點鍾有英語課),我們一起吃了早飯。早飯後,八點半,我去了吳清源圍棋會館,每周抽出時間來清心,是我的慣例。九點半,我在一家星巴克要了一杯咖啡,隨即打開cbook寫稿子。店裏的WiFi挺好,找資料很方便。一小時後,約見一位朋友。十一點多,我女兒和一班同學跟著外教來到了這家星巴克—這是今天英語教學的活動。這也是我選擇這家咖啡店的原因。十二點,我帶著女兒回家了。

這是我通常安排時間的方式。所以你瞧,在互聯網時代探討“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其實已無意義。無線寬帶+豐富的資訊+智能的終端,到處都是辦公室。隨時我們都可以開始工作和學習。重要的是如何把工作、生活、家庭、愛好融合在一起。

3.互聯網世界裏的人際網絡

六度分隔理論是說地球上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很少的中間人與其他任何一個人聯係起來。所以,我認識一個人,你認識另外一個人,那個人又認識其他人,這樣的聯係鏈條隻有像六個人這樣少的中間環節,我們把它們叫作“小世界網絡”。這種網絡的特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近。

—鄧肯·沃茨(《六度分隔》的作者)

傳統人際網絡被智能網絡替代了。就像商家會用互聯網工具傳播、銷售產品一樣。作為個人,呈現就是機會,同樣需要在網絡世界裏展現自己,為自己帶來價值和機會。

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新網絡空間創建內容並分享想法。我們擁有很多新媒體工具,在不同新媒體上做不同的事。比如上百度,是為了解決問題、尋找答案;在人人網上,與同學聯係;用微信公眾平台時,是為了做服務。上百度、上人人、上微信公眾平台,都是我們不同網絡形象的一部分。如何使用新媒體,如何與其互動是一個重要課程。

不同新媒體工具的溝通和連接方式必然是完全不同的。利用新媒體,讓我們傳播經營理念變得容易。在新媒體上展示和推廣時,很重要的關鍵點是清楚認識到何為成功,何為勝利。比如在微信或微博中獲“讚”,甚至有多少閱讀量重要嗎?可以說重要,也可以說不重要。因為真正重要的是,與你聯係與互動的人,是與你誌趣相投的人嗎?他們是否認可你?他們在與你的聯係中增加價值了嗎?

持續是一種力量。互聯網降低了連接的成本,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不斷地利用各種媒體傳播。吸引那些真正認同,持續地關注自己的特定目標群。

在互聯網世界裏的真正價值,是我們傳播推銷自己的想法,與特定目標群互通互聯,使他們接受我們,並認可我們。

彼得·科伏特(Peter Coughter),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廣告學研究生院(VCU Brandcenter)教授,Coughter公司總裁,在《顧問式銷售的藝術:富有創意的說服與呈現技巧》一書中有個有趣的觀點:“大部分創意人員把大量時間都花在作品的創作上,幾乎不會在說服與呈現上投入精力。”所以,不要怪別人沒有了解我們,是我們自己沒有能力展現出來。

互聯網工具組合成一個傳播群

4.安全感從來隻來源於自己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裏。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隻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喬布斯

2014年10月23日,蘋果CEO庫克與清華錢穎一院長在清華大學進行了一次對話,在回答清華學子關於“是創業或自己工作?”“如何進入蘋果公司?”等問題時,庫克的建議是追隨自己的心,一切都會水到渠成。隻因為對這個事業或是產品有熱情,才投身進去。同樣的話,我們聽到很多互聯網巨頭說過,不是因為要創立公司而創業,通常是為了要改變世界,比如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

當單位不再是一個可靠的依靠,安全和保障隻能來源於自己。每個人的未來都是隻由自己把握,隻有自己才能決定你要往哪裏走。無論未來如何,投身於行業前沿,專注於當下,努力工作,永遠做一個創業者。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你隻能做你自己,別人你做不了。”

演講要點The Main Points of the Speech蘋果CEO庫克在清華大學的演講

2014年10月23日晚,清華管理全球論壇邀請到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與錢穎一院長進行一個小時的對話。兩位進行了怎麼樣的一個思想碰撞呢?

1.蘋果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庫克說,其實蘋果運作方式不像是大公司,更像是初創企業一樣的小公司,隻是不需要再融資。大家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蘋果公司的精神就是追求很好的產品。

蘋果承擔作為大公司的社會責任,包括環境保護、人權、教育、扶貧等領域,而不是隻想要追求利潤。蘋果的總部已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供電。

蘋果追求的是改變工作方式、改變生活、改變世界,從中獲益是第二個考慮。比如與IBM的強強聯合,比如建立大數據,幫助人們快速作出決定。

做專做精一直是蘋果的精神,不要追求最早,而要做到最好。現在對蘋果來說,最難的是不做什麼,而不是做什麼。蘋果現在的幾種產品種類,協同性非常好,並且是相互連接的。

2.在中國的產品戰略

庫克表示不在意市場份額,也不會去預測。中國市場很龐大,有很多消費者都會消費蘋果,隻要能做出很好的產品就會在中國做得更好的。

除了直營店,在中國還會利用合作夥伴的銷售渠道進行分銷。比如下周一的時候會跟馬雲見麵談論合作。

3.追隨自己的心遠比錢重要

是創業或自己工作?如何進入蘋果公司?庫克的建議是先投簡曆吧,而且是要因為你對這個產品有熱情。要追隨自己的心,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生命短暫,如果你不喜歡這個事情你就離開。工作就像遊戲。你不喜歡就離開,你應該聽從自己的召喚。工資都是副產品。庫克還提到喬布斯就是這樣的人,不在乎金錢,他不會受到金錢的影響而去思考,從來沒有看到喬布斯做出關於個人金錢的決定。對庫克自己本身來說,金錢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宗旨。

4.關於喬布斯

沒有比喬布斯更有影響力的“前CEO”了。好像庫克每回出現都要提到。收到的最重要的忠告是喬布斯說的“我希望蘋果有一個有序的職業過渡”。還有喬布斯是一個偉大的人,幫助了很多人,從來沒有在媒體上進行宣傳;簡單是最重要的原則,每天穿一樣的衣服,是要盡量清除掉每天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煩;家庭很重要,很少出差;領導力就是要靠好奇心發展的,喬布斯是他所認識的最具有好奇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