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Extended Reading競爭激烈,中國移動自主品牌手機如何突圍
在2012年12月5日廣州“2012年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總裁李躍表示,“中國移動將肯定做自主品牌手機”。2013年8月2日上午10點,中國移動在創新大廈一樓發布了自有品牌終端。終端包括M601、M701兩款智能手機,CM510/CM512 2款4G MIFI,一款移動電源。作為專業化運營的終端公司,成為“廠商”的夢想終於成真。
為什麼要自主品牌手機?自主品牌優勢在哪?李躍用“沃爾瑪、國美也做直接的家電品牌,但同時也分銷其他品牌的家電”舉例,表明不是為了與現有的終端廠商直接競爭。中國移動自主品牌手機,一是將更多承擔自身的移動互聯網業務—中國移動作為運營商介入手機終端銷售環節,更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賺取銷售環節的利潤,而是為其3G用戶增長和業務發展帶來拉力。二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中國移動自主品牌終端不可能有吸費軟件、不可能有違規操作、不可能有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以及違規違法問題的發生。移動自主品牌的產品要非常好地便於操作、有質量保障,並且可以充分保護客戶利益(整理於李躍總裁在自主品牌發布會上的講話)。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移動自主品牌手機該如何打造發揮自有品牌的獨特競爭力,突出群圍呢?
堆配置已經行不通了。“頂配”這樣的詞出現頻率太高,四核、八核的已是審美疲勞。正如現在的PC,廠商折騰出來的新花樣也引不起客戶“換新”的需求。走低價?同質化競爭讓3.5英寸手機已降至299元以內。中國移動再加入“價格戰”,隻能使行業整體盈利水平持續走低,不利於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這和“維護產業正常發展秩序”的初衷不符。
作為終端行業的“學生”,或者我們可以試著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從小微處著手提升。
1.個性化定製
2013年4月,HTC用一款E1開啟了手機定製之先。HTC在官網與新浪微博合作推出基於星座和性別定製,比如金牛座,被推薦選用棕色機身、8GB ROM和500萬像素攝像頭的組合(大概是金牛座的同誌低調務實的路線)。也可以自己挑配置,自行選擇想要的參數組合。不同的配置售價從1699元到1899元之間。類似還有專走定製路線的青橙手機;近期大熱的MOTO X、AT&T也提供用戶定製機,用戶可以自定義顏色、存儲容量、在後殼刻字或選擇木質外殼等。
隨著手機模塊化越來越高,定製會成為大趨勢。中國移動手機也給客戶提供“個性定製”選擇吧。除了配件、手機背殼顏色、ROM存儲外,操作係統、攝像頭的像素、CPU、屏幕等選項在技術上也是可以實現的。除了硬件定製,作為運營商的中國移動還可以按每一位用戶的需求定製安裝手機應用,配以適合的資費套餐,進一步滿足其個性化需求。
在官網上提供免費為用戶鐫刻個性化贈言的服務,相信更能大賣。
2.超長時間待機
手機屏幕越來越大,手機功能越來越強,耗電量也越來越大。電池成為用戶頭痛的一個問題,持續待機成為一種普通需求。而且越是我們的目標用戶(移動互聯網重度用戶),這種需求越強烈。在不同場合,360的周總、UC的俞總等等各位大佬也曾表示對手機的第一需求是電池要夠給力!在移動互聯網界混,WiFi得連連吧?微博要刷的,拍個照,藍牙也要用來傳傳文件的,新聞、視頻要瀏覽……還有將來的4G,更高帶寬,更高速度,更多樣服務。現在手機的續航能力估計是經不起這個折騰。
要延長續航的方法第一種是不斷加大電池,比如Galaxy Note II帶了3100mAh電池。第二種是通過多核CPU不斷地提高製作工藝水平來降低功耗。比如2013年6月,蘋果發布的MacBook Air,最大亮點估計是電池的提升。第三種則是華為在每個型號手機的銷售PPT裏都不厭其煩地提出“華為獨有的節電專利”,用技術打造自己的獨門秘技,再加上其在充電技術上開發出快速充電技術,對用戶來說頗為誘人。
這三點都是中國移動手機可以借鑒的切入點,真正解決目前用戶最迫切的“續航”需求。
3.外觀設計的細分市場
在三四年前我們選購一款手機,會去挑一個符合自己氣質的外觀;而現在智能手機最明顯的外觀就是屏幕。不看Logo,估計大部分手機是很難分辨出品牌和型號的。直板觸控屏幾乎已經一統智能手機設計,還能折騰的就隻有材質、邊框、尺寸,誰都不敢超出半步。
尤記得,在翻蓋、全鍵盤手機風光時候,各大廠商的工業設計能力留下了各種或奇葩或經典的機型(如MOTO後空翻的ME600)。而近期帶實體鍵盤的翻蓋手機或者滑蓋手機等逆潮流設計頗見回頭。市麵上已見三星過萬元的翻蓋Android手機,近期據說還將有翻蓋的Galaxy Folder,還有傳言中滑蓋全鍵盤設計的黑莓Z15新機。
總有一部分人是鍾愛翻蓋或是滑蓋設計的,也有不少人舍不得實體鍵盤,而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用較低的配置切入這塊細分市場,相信會吸引特定的客戶群。
中國移動自主品牌手機被寄予了太多厚望,也承擔了太多責任。突出重圍,其實要憑的隻是“為客戶而生”這五個字。
延伸閱讀Extended Reading運營商做終端,模式領先是關鍵
在互聯網時代,模式領先大過於技術領先。就像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公司內部演講時說到的:“傳統零售行業與互聯網的競爭,說難聽點,就像在機槍麵前,太極拳、少林拳是沒有區別的,一槍就把你崩了。”
終端產業原來以分銷為主,現在出現了電商、產品銷售一體化的新產業格局,這是一種模式的變化。這種格局變化說明我們距離用戶的層級已經越來越少。對於運營商而言,做終端領先的模式正是要抓住龐大的“用戶資源”優勢,做盡可能要離用戶近的事,包括零售、售後、電商、直供(渠道末端用戶),這些都是拉近與用戶距離的方法。
1.渠道扁平化,豐富末梢網點
首先是增加線下渠道的功能。將渠道改賣產品為體驗,變購物中心為消費體驗中心。從效益比來看,末梢渠道的作用除了分銷,其實還有傳播、調研、物流、體驗的收益。為末梢渠道化成本,是值得的。
其次是分銷內容的多元化。近期順豐嘿客非常流行,順豐嘿客是順豐“順豐優選+順豐移動端+金融+社區O2O服務平台+農村物流”的全線平台的重要布局。2014年05月18日正式在全國鋪開,首批共518家,一年內將拓展到4000家。作為一個利用自己的平台為電商完成線下服務的社區店,除了自有的順豐優選在內,還與國內數十家電商平台達成合作。運營商的末梢渠道除了賣終端,一樣可以銷售通信行業的“業務+終端+號碼”,或是其他配件,成為公司互聯網銷售的線下展示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