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節,對學子來說,是以院係為單位,集全校上下之力,是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而清華學子的學生節“吾道清春”在2014年用的是眾籌融資,也就是通過社交網絡募集資金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整個眾籌目標為3萬元,每位參與者最低支持金額為1元;針對支持金額128元、288元、368元、588元、998元的不同,有不同的回饋方案。
清華大學學生節“吾道清春”眾籌項目
這就是人人參與的互聯網時代。社會化網絡特性使融資變得更加大眾化,更開放,門檻更低,能便捷地集中大家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眾籌起源於美國的大眾籌資網站kickstarter。國內最早的眾籌平台是點名時間,在2011年7月上線。眾籌分獎勵、鼓勵、股權、債權四種。眾籌的形式多種,垂直眾籌較受歡迎,比如農業、房地產。
人人都能參與的另一種方式是眾包。眾包起源於英國議會在1741年設立的“經度獎”,向民間“廣撒英雄帖”,解決海上經度的測量問題。眾包通常有大眾競賽、大眾協作社區、大眾互補者、大眾勞動市場四種方式。把問題發到平台上,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來提供解決方法。如1999年,加拿大多倫多黃金公司資源枯竭,在求助礦產專家無果後,公司將礦區信息公布到網上,50多個國家的1400位愛好者在兩周內標出了110個金礦目標。
眾投為創業者解決了三個難題。一是將收入入賬時間提前到創業者正好需要的時候。二是將客戶聚在一起形成一個社區。三是提供了市場調研服務。互聯網將誌同道合的人集中在一起,無論身處何處。
延伸閱讀Extended Reading移動終端測試需要互聯網思維
近日,中國移動和三星一起建立“中國移動—三星電子終端測試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建在三星電子中國研究院,雙方將協同提升LTE測試能力,減少測試差異性,更好地保障終端質量。這標誌著中國移動終端社會化測試體係的啟動,給整個TD-LTE產業鏈帶來積極的示範效應。
眾所周知,中國移動對終端質量一直非常重視,這也是當年一力承擔起TD-SCDMA重任的經驗—從無到有,到可商用,到款型數占了整個中國市場各個製式的50%以上,質量對整個產業的發展、用戶的接受程度都起了加速作用。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副總經理唐劍峰曾經在2014年GTI亞洲大會上引用總裁李躍的話對終端發展加以評論,“在質量和進度發生矛盾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質量。”
為此,中國移動已形成了自己一套非常有特點的終端質量管理體係:一個通過國家CNAS評審的終端測試實驗室。該實驗室用主流廠家的網絡設備搭建出各種網絡環境,有近百套的網絡製式測試儀表,四百多套的跟各類應用有關的功耗觸摸屏測試儀表,一個有超過四百人的測試人員、一百五十人友好用戶的測試團隊;平時的入庫測試步驟包括了四網協同的複雜互操作場景,分布在全國的現場基地。
對終端質量的重視,讓中國移動製定了嚴格的入庫測試要求。完成入庫往往要經過數輪測試。如何有效處理這與“手機廠商希望盡快通過入庫測試,加速上市時間”的協同?中國移動要提高測試效率、再擴展測試規模,加人加錢加設備;廠商及時了解定製產品要求,在送測前要嚴格地自我測試等,都是很好的“技術”處理方法。然而更有效的應該是“模式”的創新改變。而與產業鏈上重點廠商建立聯合實驗室,是頗為符合現在大熱互聯網思維的一種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