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保護大腦作用:銅是大腦神經遞質的重要成分,銅攝取不足可致神經係統失調,大腦功能發生障礙,腦細胞中的色素氧化酶減少,活力下降,從而使記憶衰退、思維紊亂、反應遲鈍,甚至步態不穩、運動失常等。
(5)提高免疫功能:人體攝入足夠的銅,可在流感病毒表麵聚集較多的銅離子,從而為維生素攻擊流感病毒提供有效的“靶子”,促使病毒表麵發生破裂,置病毒於死地。在阿司匹林裏加上一點銅鹽能夠增強它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傷風感冒的療效。給患者補充適量銅,則可顯著減少感染的機會。銅能增強機體防禦功能。
(6)能量代謝作用:機體的生物轉化、電子傳遞、氧化還原、組織呼吸都離不開銅。機體缺銅時細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傳遞電子和激活氧的能力下降,從而導致生物氧化中斷。此時,雖然血中有氧,卻不能被組織利用,造成組織缺氧。
4.缺銅引起的相關疾病
(1)缺銅引發貧血:貧血是由於銅影響鐵的吸收、運送、利用及血紅蛋白與細胞色素係統的合成所引起的缺鐵性貧血。在臨床上表現為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一般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頭暈、乏力、易倦、耳鳴、眼花。皮膚黏膜及指甲等顏色蒼白,體力活動後感覺氣促、心悸。嚴重貧血時,即使在休息時也出現氣短和心悸。尤其是嬰幼兒很容易引起缺銅性貧血。新生嬰兒初期幾個月內一般不會出現銅缺乏,因胎兒期肝髒中所貯的銅能滿足體內代謝需要,但隨著嬰兒生長,若每日攝入銅量低於1~2毫克,則會導致缺銅性貧血。所以,嬰幼兒食品應科學、合理補充銅元素。
(2)缺銅引發冠心病:缺銅會引起心肌細胞氧化代謝紊亂,發展下去可產生病理變化。由於缺銅,賴氨酸氧化酶和單胺氧化酶等含銅酶的活性下降,引起心肌細胞間的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分子的共價交聯不全,動脈彈性降低,血管脆性增加。同時,缺銅可引起血清中膽固醇升高和血凝,導致冠心病發病幾率大增。目前認為,冠心病發生機製是機體內鋅與銅代謝失調,即鋅與銅比值升高,在心肌梗死死亡病人中發現,他們心肌中含銅量明顯減少,但鋅含量幾乎不變。故低銅高鋅引起體內膽固醇代謝紊亂易發生冠心病和高血壓。
(3)缺銅引發骨質疏鬆:嚴重缺銅和長期邊緣性缺銅會影響蛋白質的合成,引起小兒發育不良,同時還會導致機體衰老。缺銅後膠原蛋白及彈力蛋白形成不良,骨質中膠原纖維合成受損,骨骼發育受限製,臨床表現骨質疏鬆,易發生骨折。
(4)缺銅可造成婦女不孕:銅既能幹擾卵巢銅受體部位和線粒體膜的通透性而影響排卵,又能促使花生四烯酸轉變為前列腺素而刺激輸卵管縱形和環形平滑肌收縮的振幅和頻率。女性體內銅元素不足,會影響卵泡的生長、成熟,抑製輸卵管的蠕動,不利於卵子的運行,從而導致不孕。在妊娠期間,如果母體缺銅,會使羊膜的韌性和彈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造成羊膜早破而流產或早產。同時,還影響胚胎的正常分化與胎兒的正常發育,有可能造成胎兒畸形或“先天性發育不良”,並導致新生兒體重減輕,智力低下及缺銅性貧血。
(5)缺銅引起白癜風:白癜風是一種原發性的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症,是由於皮膚和毛囊的黑色素細胞內的酪氨酸係統功能減退和損失引起的。攝入機體內的銅參與細胞色素銅蛋白和某些酶的合成。機體攝入銅不足,易導致酪氨酸酶的合成困難。在體內黑色素細胞中,酪氨酸酶可以催化酪氨酸經氧化脫羧等反應轉化為黑色素。若酪氨酸酶缺乏,則黑色素生成障礙,致使全身皮膚、毛發均呈白色。實驗室檢查證實,白癜風病人血清銅和發銅明顯低於正常人。
5.高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原因很多,常常是因為結晶硫酸銅燒傷和意外誤服引起。也有飲用被汙染的水和食物造成(主要是冶煉銅時造成的環境汙染)。國家規定車間允許銅塵、銅煙濃度為0.01毫克/升。急性中毒開始產生胃腸道黏膜刺激症狀,惡心、嘔吐、腹瀉,溶血作用特別明顯,尿中出現血紅蛋白,繼而出現黃疸及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出現腎衰竭及尿毒症、休克。急性銅中毒可用1‰亞鐵氰化鉀600毫升或硫代硫酸鈉洗胃,並用牛奶、雞蛋清灌胃,保護胃黏膜,立即輸液保護肝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