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健康多麵手——銅(1 / 3)

1.銅元素基本信息

銅元素符號是Cu。原子序數為29,位於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ⅠB族。相對原子質量為63.54,密度8.92,熔點1083℃,沸點2595℃,硬度為3.銅是具有淺紅色光澤的過渡金屬元素之一。人類最早是用石器製造工具,在曆史上稱為“石器時代”。接著人們發明了煉銅並用銅製造工具,在曆史上稱為“銅器時代”或“紅銅時代”。緊接著人們又發明了煉製銅與錫的合金即青銅,大量用青銅製造工具,在曆史上稱為“青銅時代”,銅是人類在古代就發現了的一種重要化學元素。據考證,我國在公元前27世紀(距今5000年)已開始使用銅器;在夏代早期(約公元前21世紀)已進入紅銅時代,夏代晚期(約公元前16世紀)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英文名“Copper”由拉丁文“Cuprum”派生而來,意為“來自塞浦路斯”,一個向羅馬供應這種金屬的島嶼。在自然界中,銅屬一種比較稀有的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僅占0.007%,銅、銅合金及銅的各種化合物,在工業、農業、通訊業、運輸業、建築業、電氣工業、醫學、國防工業等方麵應用非常廣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金屬。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之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命元素,它是葉綠體、蛋白質的組成部分,在葉綠體中濃度相當高,對葉綠素和其他色素起穩定作用,並參與光合作用。它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對於維持人的生命活動發揮著重要作用。

2.銅元素在人體內的分布情況

銅在人體中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成人體內含100~150毫克,占體重的1.4×10-4%,主要分布於肝髒、血液、蛋白質、腦中。其中蛋白質中的銅含量最為豐富,銅與蛋白質結合發揮其作用。中樞神經係統、骨骼、肌肉、腎髒、毛發等組織都含有銅。人體主要經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銅。成人每天經食物吸收銅2.5~5毫克。食物中的銅進入消化道後,隻有20%~30%經胃腸道吸收,大部分經消化道排出。銅被吸收進入血液,銅離子與血漿中白蛋白鬆散結合,然後進入肝髒,與肝髒生成的α2球蛋白結合,形成銅藍蛋白,2~5天後,新合成的銅藍蛋白從肝髒進入血液。銅大部分由胃腸道排出,由膽汁排出80%,由腸壁排出16%,尿銅每天排出不超過0.25毫克。

3.銅元素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1)輔助造血作用:鐵是人體造血的重要原料,但必須依靠銅元素的幫忙。食物中的銅被吸收後,合成血漿銅藍蛋白和各種銅酶,銅促進鐵進入骨髓,參與血紅素和細胞色素的合成。沒有銅,鐵就不能傳遞,鐵不能結合在血紅素裏,紅細胞也就不能成熟。銅藍蛋白可以維護正常的造血功能,促進鐵的吸收和運輸,調節血清生物胺、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酶的濃度,促進血紅素和血紅蛋白的合成。如果體內缺銅,血漿銅藍蛋白的濃度勢必降低,會引起相應組織結構和功能異常,從而導致鐵難以轉化而誘發貧血症。由於銅能影響鐵的吸收及運輸,並促使無機鐵變成有機鐵,由三價變成二價狀態,還能促進鐵貯存於骨髓,加速血紅蛋白及卟啉合成,對機體造血功能起著積極作用。

(2)抗衰老作用:人體的衰老是因為體內自由基的代謝起作用,其中自由基毒性最強。含銅的金屬硫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具有較強的清掃此種代謝廢物的功能,保護人體細胞不受其害。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害是非常明顯的,如果體內生成自由基和清除自由基的相互平衡被打破,體內自由基過多,就有可能發生腫瘤、動脈粥樣硬化、關節炎及其他多種病症,加速人的衰老。

(3)保護心髒作用:銅參與多種金屬酶的合成,而這些金屬酶是將心血管的肌細胞牢固地連接起來的纖維成分,具有促使心髒和血管壁保持彈性之功能。足量的銅能使這些組織的結構保持正常,一旦缺乏,此類酶的合成減少,心血管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形態和功能,將給冠心病入侵有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