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語中的牛(2 / 3)

(五)牛衣對泣

此典出於《漢書?王章傳》,大意是說:西漢時,有個人叫王章,他是泰山钜平人。出身貧寒,年輕時到京城長安讀書,是太學中的一個窮學生。他和妻子住在一所簡陋的房子中,家徒四壁,甚至連床和被褥都沒有,生活十分清苦。這年冬天,天氣寒冷,王章夫妻隻得在地上鋪上一層厚厚的草做床,身上蓋的是亂麻和草編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了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來。他一麵哭,一麵和妻子訣別。他的妻子是個堅強、賢惠的女人,她勸慰丈夫說:“我們雖然很窮,隻要你養好身體,發憤讀書,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變的,為什麼要這樣絕望呢?”王章聽後,很受感動,決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顧下,他的身體果然一天天好起來。並且功成名就,漢元帝時官至左曹中郎將,漢成帝時又被從司隸校尉選拔為京兆尹。

後來,“牛衣對泣”這一成語,用來形容生活貧窮和困苦。

(六)九牛一毛

該典出自《史記?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漢朝名將李陵帶兵討伐匈奴,不幸戰敗投降。漢武帝聽到後非常生氣,痛罵李陵叛國,不少大臣也隨聲附和,隻有司馬遷認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贖罪的機會。漢武帝見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十分生氣,下令把司馬遷關入黑牢,處以殘酷的腐刑。司馬遷本想自殺,了結自己的一生,但他又想,自己隻是一個地位低微的人,即使死了,在皇帝和大臣的眼裏,隻不過像“九牛亡一毛”罷了。於是,他打消了自殺的念頭,決定堅強地活下去。就是在這種堅毅精神的支持下,他含辛茹苦,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巨著,流芳千古。

後來,人們便把司馬遷這句“九牛亡一毛”簡化為“九牛一毛”的成語,比喻極為渺小、輕微,一點也無關緊要。

(七)老牛舐犢

《後漢書?楊彪傳》:“後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有一個主簿,名叫楊修,聰明博學,智慧過人。一次有人給曹操送來了一盒他很喜歡吃的酥點,曹操高興地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曹操因有事顧不上吃就出去了。楊修馬上打開盒子,叫大家將酥點分吃了。曹操查問此事,楊修說:“您在盒上寫著‘一合酥’,這不就是人們一人一口酥嗎?我們怎敢違背您的命令,就把它吃了!”曹操雖然很不高興,但也無話可說。

又有一次,魏蜀戰爭中,曹操領兵攻打漢中,駐軍於斜穀界口,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進攻並不有利,退又怕丟麵子,心中很不平靜,正在這時,廚子給曹操送來雞湯,湯中有塊雞肋,曹操感慨萬分。這時,夏侯?來請示口令,曹操隨口說道:“雞肋!雞肋!”楊修聽到口令以後,馬上收拾行裝。夏侯?見了,問他為什麼,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宰相把漢中當作雞肋,就是留在這裏沒有必要了,要準備回去了。所以我先收拾好行李。”後來,曹操果然下令回師。曹操知道楊修早就猜中他的心意,萬分嫉恨,又因楊修是曹操的對頭袁術的外甥,怕以後會有後患,所以就借口楊修擾亂軍心,把楊修殺了。楊修被殺,老父楊彪萬分痛惜。一次,曹操問道:“你為什麼瘦得這樣厲害啊!”楊彪悲傷地說:“我像老牛舐犢一樣,愛我的兒子,現在小牛死了。我這老牛怎麼能不瘦呢?”曹操聽了,也為之心下戚戚。

後來,人們以“老牛舐犢”這一成語用來比喻父母疼愛子女的深摯感情。在年畫中很流行“老牛舐犢”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