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會:恰巧,適逢。
[14]呼盧:古時一種賭博。又叫“樗蒲”、“五木”。削木為子,共五個,一子兩麵,一麵塗黑,畫牛犢,一麵塗白,畫雉。五子都黑,叫“盧”,得頭彩。擲子時,高聲大喊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叫“呼盧”。
[15]囊橐(nánɡtuò):囊、橐都是用來盛東西的。小曰“囊”,大曰“橐”。這裏指錢袋。
[16]負:虧欠。
[17]措置:處理。“無可措置”是說沒有辦法搞到錢。
[18]感荷:感謝。
[19]報複:古時報恩、報怨都稱報複。文中指報恩。
[20]粉骨縻(mǐ)肌:即粉身碎骨。縻:無。
[21]援例:引用成例。
[22]假:借。權子母:以資本經營或借貸生息。重幣為“母”,輕幣為“子”。
[23]得缺:獲得空缺。缺:空缺,指官位。
[24]立券:立契據。券:契據。古代的券常分為兩半,各執其一作為憑證。
[25]予:我。同“餘”。
[26]僑寓:僑居。僑:寄居異地。
[27]甫:才,方。
[28]倨(jù)傲:傲慢自大。倨:傲慢。
[29]裂眥:形容極其憤怒的神態。眥:眼眶。
[30]叵(pǒ)測:不可測。多作貶義用。
[31]中山狼之事故:明朝馬中錫撰《中山狼傳》,寫東郭先生救狼後,狼恩將仇報的故事。
[32]氣懣(mèn):心裏憤怒。
[33]欠項:虧欠的款目。項:種類,款目。
[34]特:但,隻。
[35]所以然者:之所以這樣。
[36]鬼蜮(yù):指陰險害人的人。蜮:古代傳說一種能含沙射影使人發病的毒物。
[37]買囑:收買囑托。坊正:管理街坊的小吏。
[38]瘠(jí)死他鄉:因病客死他鄉。瘠:疾疫。
[39]首丘:《禮·檀弓上》:“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必首丘,仁也。”因稱不忘故土或死後改葬故鄉為“首丘”。
[40]陰府:陰曹地府。
[41]幸:希望。
[42]結草銜環:意謂知恩必報。結草:《左傳·宣公十五年》載,魏武子病時囑其子魏顆,一定要讓其愛妾改嫁;病危時又囑以此妾殉葬。武子死後,魏顆遵照前囑讓她改嫁了。後來魏顆與秦力士杜回交戰,見一老人結草絆倒杜回,使其得勝。夜間夢見那位老人來說,他是所嫁妾的父親,以此來報答魏顆未讓其女殉葬的恩惠。後遂以“結草”代指報恩。銜環:神話傳說黃雀報恩故事。漢楊寶年九歲,至華陰山,內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地。寶取歸,置巾箱中,飼以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實感仁恩。今贈白環四枚,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環。”
[43]異日:他日。
[44]枯坐:幹坐。
[45]感戴:感激愛戴。
[46]如背有芒:比喻惶恐不安。同“芒刺在背”。芒:草尖。
[47]浮圖:指塔。
[48]過:此指拜訪。
[49]乘間(jiàn):趁空。白:稟告,陳述。
[50]冥中:陰間。
[51]謹默:謹慎少言。
[52]款洽(qià):親切,融洽。
[53]矍鑠(juéshuò):老而勇健。便亡:立即死亡。
[54]幽冥:舊稱“地下”,“陰間”。
[55]瞠(chēnɡ)目咋(zé)舌:形容驚懼,不敢說話或說不出話來。瞠目:張目直視。咋舌:咬舌。
[56]棺衾:棺材和覆蓋死屍的單被。
[57]瘞(yì):埋葬。義塚:掩埋無主屍體的公墓。
[58]宦囊:指做官所得的財物。
[59]小康:經濟較寬裕,可以不愁溫飽。
[60]回民:回族人。
[61]質:質問,詢問。
[62]第:但,且。居:囤積財貨,待機出售以獲利。
[63]托言:假托……的名義。
[64]打抽風:即“打秋風”。舊稱拉關係借口求財曰“打秋風”。
在封建統治者的專製統治下,大興文字獄。人們很難隨意表達自己的理想、願望,於是人們常常采用非人間的形式隱晦曲折地表達出來,這實際上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抗爭手段。因此在眾多的鬼怪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譴責貪官汙吏的、譏諷人情冷暖的、嘲笑世風淡薄的等等。
鬼怪作品是人和社會的一麵鏡子。鬼怪形象便於寄托作者的情思,作者把人和社會的本質對象化在鬼怪之中,使人們在這些作品中能夠觀照自身,也觀照人間社會。
體現在本篇小說中,作者借馮勰之口,講述了“世之衰也,一變而為請托,更變而為賄賂,寒之士遺於野矣,廝役之賤升於朝矣。廉介者黜,貪墨者進”的黑暗現實以及他“心太實,口太真,以君子待小人”,終致“瘠死他鄉,首丘莫正”的不幸遭遇,令人深切地感受到世風的刻薄及人情的冷淡。作者對馮勰的遭遇寄以同情,對黑暗的社會現實予以揭露,顯示了作者身為滿族作家的正義精神和過人膽魄。
文末作者安排了陳某暴死、汪某小康的結局,讓人從善惡自有報應的道德呼喚中稍稍感到一絲慰藉。然而正因為這個故事的結局建立在一個具有如此虛幻、偶然色彩的支點之上,我們最終會意識到馮勰的冤仇得報畢竟隻是一種善良的幻想,或者說是承擔一種反諷的功能。因此凡有理性的讀者,都不會滿足於作品所虛構的圓滿結局。掩卷之後,仍然會為以馮勰為代表的普通老百姓的沉哀劇痛、慘淡無告的人生遭際而心情沉重,難以釋懷。
(孫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