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藕花(1 / 3)

本篇選自《夜譚隨錄》卷四。寫了宋生與兩名花妖纏綿悱惻的情感悲劇。

商丘宋文學[1],客禹航,僦居湖幹[2]。薜荔衣牆[3],苔茸毯砌,地極幽僻。柴門麵湖。夏秋之間,蓮花最盛。宋性故愛蓮[4],有詩百首詠之。

會夏日[5],倚門縱目[6];見二女郎,操艇子來采蓮[7]。一衣紅,一衣紫,姿態甚美,而衣紅者尤豔絕。次日複至。大約申來酉去[8],比日皆然[9]。宋初不敢問,後以其頻,漸相熟識。因詰之曰[10]:“蕩舟亦屬險舉,采蓮不為急務[11],何不憚煩[12]?”女笑而不答。宋複以言挑之曰[13]:“蝸居在望[14],何不一過吃茶?”女複不應,但促回棹[15]。紫衣女轉艤船近岸[16],曰:“彼既強來作東道主[17],即一往過臨,看其將何以逆客[18]。”宋大喜,踴躍為導[19]。

宋固獨處[20],唯一傭奴服役,見之疑訝,問:“那得致此麗人?”宋紿之曰[21]:“家中姊妹也,來此見訪,萬勿泄言外人,致增酬酢[22]。”奴唯唯而去,但司庖廚[23],無暇旁及。二女相顧而笑。紫衣女曰:“誰謂書癡誠愨[24],矢口虛妄,尚須思索耶?”宋亦笑,於是狎昵殊甚[25]。詢及姓氏裏居[26],紅衣女曰:“兒名藕花,小婢名菱花,家在湖上不遠,土著也[27]。”是夕遂留與亂。

雞鳴則欲言別,宋因挽之。女愀然良久[28],乃謂宋曰:“荷君雅愛[29],詎忍一刻暌隔[30],特勢有所不能耳[31]。知君達者[32],必不為怪,請以實告。兒輩非人,實花妖也。君苟不棄[33],祈至湖上,見芙渠中有一莖紅鮮異常者[34],即其下有菱花一簇,可並移歸[35]。勿傷其寸根片葉,置諸盆中,養以湖水,勿畜犬擾,勿接惡客[36],則兒與菱花當得朝夕相對矣。”宋且驚且喜,謹誌之,遂縱之去。

[1]商丘:縣名。在今河南商丘縣附近。商時都城,名亳。明嘉靖二十四年改為商丘縣。

[2]僦(jiù)居:租賃房舍。

[3]薜荔:木本植物。又名“木蓮”,“木饅頭”。莖蔓生,花小,隱於花托中。

[4]性:人的本性,天性。

[5]會:恰巧,適逢。

[6]縱目:放眼遠望。

[7]操:執持,拿著。這裏指劃船。艇(tǐnɡ)子:輕便小船。

[8]申:十二支第九位,十五時至十七時為申時。酉:十二支第十位,十七時至十九時為酉時。

[9]比日:連日。

[10]詰:問。

[11]急務:急須辦理的事務。

[12]憚煩:怕麻煩。憚:畏懼。

[13]挑:挑動,打動。

[14]蝸居:猶蝸舍。喻居室極狹小,用為謙詞。

[15]但:隻是。促:催促。棹(zhào):船的代稱。

[16]艤(yǐ)船:船泊岸邊。

[17]東道主:春秋時晉秦合兵圍鄭,鄭文公使燭之武說秦穆公以解圍,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按鄭在秦東,可隨時供應往來的秦使節的所缺,故稱“東道主”。後泛稱主人。

[18]逆客:迎客。逆:迎。

[19]踴躍:歡欣奮起。

[20]固:本來,原來。

[21]紿:欺騙。

[22]酬酢(zuò):主客相互敬酒。主酌以敬賓曰“獻”,賓還答曰“酢”,主複答敬曰“酬”。這裏指應酬客人。

[23]司:主持,掌管。庖(páo)廚:廚房。

[24]誠愨(què):真誠,樸實。愨:樸實,謹慎。

[25]狎昵:親昵。

[26]裏居:謂比戶相連列裏而居。

[27]土著:世代定居於一地。後也稱世代居住在本地的人為“土著”。

[28]愀(qiǎo)然:憂懼的樣子。

[29]荷:承蒙。雅愛:甚愛。雅:甚,很。

[30]詎:豈,難道。暌(kuí)隔:分隔,離散。

[31]特:但,隻。勢:形勢,情勢。

[32]達:通達事理。

[33]苟:假使,如果。

[34]芙蕖:荷花的別名。

[35]並:一起,一同。

[36]惡客:不懷好意的客人。

旭日始旦[1],即蕩小舟,遍閱花中[2],果有一莖,紅儷朝霞[3],香逾冰麝[4],大亦倍於凡品[5]。更驗其下[6],有菱花迥異。即出重賞募漁人[7],並泥移歸,培植巨甕中。閉門謝客,終日臥坐其側。三日不見女來,頗深疑抱,默搜冥想[8],萬慮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