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何意魄奪自天”二句:意謂毛大鬼迷心竅,神智錯亂。魄:靈魂,神智。
[17]浪乘槎木四句:意指毛大直入卞家,誤至卞翁住處。浪:輕率。乘槎木:意指登天。廣寒宮:月宮。這裏喻指胭脂的閨房。漁舟、桃源: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晉太元中,漁人泛舟誤入桃花源事。此指毛大誤入卞翁舍。
[18]“刀橫直前”四句:意謂卞翁操刀直出,毛大急無所逃,反身奪刀殺死卞翁。投鼠:語出《漢書·賈誼傳》:“欲投鼠而忌器。”意為以物投擲老鼠,要顧忌靠近老鼠的器物。寇窮:本指敵人勢窮力竭,此指毛大急無所逃。反噬:反咬一口。
[19]“越壁入人家”二句:指毛大逾牆入卞家,原想冒名頂替騙奸。
[20]“奪兵遺繡履”二句:指毛大奪刀殺人,丟下繡鞋,自己逃脫而使鄂生、宿介被捕。兵:兵刃。鴻:鴻雁。離:同“罹”,遭受。
[21]“以月殿之仙人”四句:意謂胭脂美如月宮仙女,不愁覓得如意郎君。霓裳之舊隊,指“霓裳羽衣舞”舞隊中的仙女。霓裳:《霓裳羽衣曲》及“霓裳羽衣舞”的簡稱。樂曲傳自西涼,由唐玄宗改編,楊貴妃善舞。貯屋無金:猶言無金屋貯之,這個典故出自《漢武故事》謂,漢武帝為太子時,欲娶長公主之女阿嬌為婦,曾雲:“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金屋:極言屋室之華麗。
[22]“而乃感關睢”二句:意謂胭脂興起尋找配偶之念,竟然成為一場春夢。此指胭脂對鄂生的思念落空。關睢:《詩·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借喻胭脂暗戀鄂生。春婆之夢:宋·趙令畤《侯鯖錄》:“東坡老人在昌化,嚐負大瓢,行歌於田間,有老婦年七十,謂坡雲‘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東坡然之。裏中呼此媼為春夢婆。”此喻胭脂思念落空。
[23]“怨摽梅”二句:意謂梅子熟透了,引起自己青春不嫁的哀怨,以至於憂思成疾。此指胭脂思念鄂生成病。摽梅:落梅,梅子熟透落地,喻女子年華已大。吉士:古人對男子的美稱。離倩女之魂:指倩女離魂。見唐傳奇《離魂記》。這裏借喻胭脂因思念鄂生而臥病在床。
[24]“爭婦女之顏色”四句:意謂為了爭奪胭脂,宿介、毛大都冒充鄂生。顏色:容貌。
[25]“蓮鉤摘去”四句:意謂宿介強取繡鞋,卻未能保住而丟失。毛大闖入閨房,幾乎破壞少女的清白。一瓣之香:即一隻繡鞋。鐵限:喻指胭脂閨門。敲:叩門。連城之玉:古時婦女堅守貞操,稱“守身如玉”,故以“連城玉”喻貞操。
[26]“嵌紅豆於骰子”四句:為指責胭脂之詞,意謂胭脂的懷春之思,竟然成為致禍的根源,導致老父喪生。紅豆:相思樹所結之子,古時以紅豆象征相思,稱為“相思子”。骰:俗稱“色子”,舊時賭具的一種,用獸骨做成。這裏用“嵌紅豆於骰子”借喻胭脂對鄂生刻骨相思。厲階:禍端。喬木:喻指卞翁。喬木高大向上,象征父親的尊嚴,古時以之喻父。可憎才:表示男女極度相愛之反語。金元戲曲中常用。
[27]“葳蕤(wēiruí)自守”四句:意謂胭脂在麵臨侵犯時能嚴正自守,保持自己的清白;在遭到囚禁時能辯白申冤,彌補自己的過錯。縲絏:拘係犯人的繩子,引申為囚禁。錦衾之可覆:意為“遮醜”。
[28]“嘉其入門之拒”四句:謂胭脂愛慕鄂生,但持之以禮,拒絕苟合,應該遂其純潔的心願,成全一件風流美事。擲果之心:指胭脂愛慕鄂生的心願。擲果:晉潘嶽貌美,洛陽婦女見到他,向他投擲果子,以表示愛慕。後因以“擲果”形容美男子為婦女所愛慕。
[29]仰:公文中上級命令下級的慣用語,有期望、責成的意思。
案既結,遐邇傳頌焉[1]。自吳公鞫後,女始知鄂生冤。堂下相遇,靦然含涕,似有痛惜之詞,而未可言也。生感其眷戀之情,愛慕殊切;而又念其出身微賤,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恐娶之為人姍笑[2],日夜縈回[3],無以自主。判牒既下[4],意始安貼。邑宰為之委禽[5],送鼓吹焉。
異史氏曰:“甚哉!聽訟之不可以不慎也[6]!縱能知李代為冤,誰複思桃僵亦屈?然事雖暗昧[7],必有其間[18],要非審思研察,不能得也。嗚呼!人皆服哲人之折獄明[9],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10]。世之居民上者,棋局消日[11],綢被放衙[12],下情民艱,更不肯一勞方寸[13]。至鼓動衙開,巍然高坐,彼嘵嘵者直以桎梏靜之[14],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15]!”
愚山先生,吾師也。方見知時[16],餘猶童子。竊見其獎進士子,拳拳如恐不盡。小有冤抑,必委曲嗬護之,曾不肯作威學校,以媚權要。真宣聖之護法[17],不止一代宗匠衡文無屈士已也[18]。而愛才如命,尤非後世學使虛應故事者所及。嚐有名士入場,作“寶藏興焉”文[19],誤記“水下”[20];錄畢而後悟之,料無不黜之理[21]。因作詞文後雲:“寶藏在山間,誤認卻在水邊。山頭蓋起水晶殿。瑚長峰尖,珠結樹顛;這一回崖中跌死撐船漢[22]!告蒼天:留點蒂兒[23],好與友朋看。”先生閱文至此而和之曰:“寶藏將山誇,忽然見在水涯。樵夫漫說漁翁話[24]。題目雖差,文字卻佳,怎肯放在他人下。嚐見他,登高怕險;那曾見,會水淹殺[25]?”此亦風雅之一斑[26],憐才之一事也。
[1]遐邇:遠近。
[2]姍笑:嘲笑。
[3]縈回:盤繞,形容反複考慮。
[4]判牒:裁決獄訟的訟辭。
[5]委禽:致送聘定的禮物。禽:指雁,納采用雁。
[6]聽訟:聽理訴訟。
[7]暗昧:昏暗,真偽不明。
[8]間:間隙,破綻。
[9]哲人:賢明而有智慧的人。
[10]良工之用心苦:喻哲人斷案細心苦思。
[11]棋局消日:以下棋消磨光陰而荒廢政事。
[12]綢被放衙:謂好逸貪睡廢政。放衙:官吏退衙。
[13]方寸:指心。
[14]“彼嘵嘵者”句:對爭辯者竟以刑罰處置,不準他們說話。嘵嘵:爭辯聲。靜之:使肅靜。
[15]覆盆:覆置的盆,喻不見天日。
[16]見知:被賞識。
[17]宣聖之護法:謂孔子的護法者,即保護儒教的人。宣聖:指孔子,唐時曾追諡孔子為文宣聖。護法:佛家語,保護佛法的人。
[18]宗匠:指學術上有重大成就,為眾所推崇的人物。
[19]寶藏興焉:此為考試題目。語出《禮記·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20]誤記“水下”:誤記是水下的寶藏。指與《中庸》所說的山間寶藏不合。
[21]黜:廢免。
[22]“山頭蓋起”四句:這幾句誇張地強調自己錯誤地把山間當作水下,因而鬧出了笑話。水晶殿:本是海中的龍宮,怎能蓋在山上?珊瑚和珍珠都長在海裏,怎能長在山峰和樹顛?撐船漢如在山間行舟,勢必跌死崖下。
[23]留點蒂兒:意謂留點麵子。蒂:花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
[24]“樵夫”句:山上打柴的人說些水中打漁人話。指文不對題。漫:隨便。
[25]“那曾見”兩句:意謂真正能文者,不會被黜。暗示將留點麵子。
[26]一斑:比喻事物的一點或一小部分。
《胭脂》是《聊齋誌異》中的名篇,在《聊齋誌異》故事中,它以情節曲折及富有戲劇性而獨具特色。小說中宿介假冒鄂生,豈料假中有假;昏官冤服鄂生,誰知冤中有冤。可謂奇事、奇案。
從有關資料看,青年男女偷期密約,有個不速之客插進來李代桃僵,最終發生命案,然後費盡周折地破案,這是中國古代小說和戲劇中常見的傳統模式。如五代時小說《李崇龜》、南戲和元雜劇《王月英月夜留鞋記》及明代馮夢龍《情史》中輯錄的《情累》等,其中《情累》的情節與《胭脂》如出一轍。不過,《胭脂》的斷案過程寫得更曲折、更生動,尤其是施公運用犯罪心理學,從四五名嫌犯中辨別出殺人真犯毛大那一節,更為精彩動人。
戲劇演出中經常使用某一物品或事物貫穿情節和人物,戲劇理論家稱之為“主題道具”。這些道具往往對其情節起著關聯、粘合的作用。《胭脂》中的“繡鞋”巧妙地把錯綜複雜的故事聯結在一起:王氏向姘夫宿介述女言為笑,引起宿介跳牆挑逗戲弄胭脂並強脫繡鞋;宿介失落繡鞋,落入無賴毛大之手;毛大跳牆殺死女父,女見繡鞋誤認鄂生殺死其父。在這裏,繡鞋是最重要的道具,由它引出的誤會與巧合相互作用,造成一環緊扣一環的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產生了戲劇性的藝術效果。
《胭脂》故事情節複雜多變,跌宕起伏;結構嚴密精致,奇巧不凡;敘述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既是傑出的人情小說,也是精彩的斷案故事,曾被戲劇大師梅蘭芳改編為《牢獄鴛鴦》。
(孫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