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複案:猶言再審。
[2]吳公南岱:江南武進人,進士。順治時任濟南知府。
[3]從容:不慌不忙。
[4]俾:使。
[5]鞠(jū):審訊,查問。
[6]趨避:疾走躲避。趨:快,疾走。
[7]罷質:停止審訊。
[8]特:但,隻。
[9]語(yù):告訴。
[10]更:再,又。
[11]梏十指:指拶指之刑,拶指是舊時的一種酷刑,用繩穿五根小木棍,夾犯人手指,用力收繩,作為刑罰。
宿至,自供:“不知。”公曰:“宿妓者,必無良士[1]!”嚴械之。宿供曰:“賺女是真[2]。自失履後,未敢複往;殺人,實不知情。”公怒曰:“逾牆者,何所不至!”又械之。宿不任淩藉[3],遂以誣承。招成報上[4],無不稱吳公之神。鐵案如山,宿遂延頸以待秋決矣。
然宿雖放縱無行,故東國名士[5]。聞學使施公愚山賢能最〔6〕,又有憐才恤士之德,因以一詞控其冤枉,語言愴惻。公討其招供,反複凝思之,拍案曰:“此生冤也!”遂請於院、司[7],移案再鞫。問宿生:“鞋遺何所?”供言:“忘之。但叩婦門時,猶在袖中。”轉詰王氏:“宿介之外,奸夫有幾?”供言:“無有。”公曰:“淫亂之人豈得專私一個?”又供曰:“身與宿介,稚齒交合[8],故未能謝絕;後非無見挑者,身實未敢相從。”因使指其人以實之,供雲:“同裏毛大,屢挑屢拒之矣。”公曰:“何忽貞白如此[9]?”命搒之[10]。婦頓首出血[11],力辯無有,乃釋之。又詰:“汝夫遠出,寧無有托故而來者?”曰:“有之。某甲、某乙,皆以借貸饋贈,曾一二次入小人家。”蓋甲、乙皆巷中遊蕩子,有心於婦而未發者也。公悉籍其名[12],並拘之。
既集,公赴城隍廟,使盡伏案前。便問:“曩夢神人相告[13],殺人者不出汝等四五人中。今對神明,不得有妄言。如肯自首,尚可原宥[14];虛者,廉得無赦[15]!”同聲言無殺人之事。公以三木置地〔16],將並加之;括發裸體[17],齊鳴冤苦。公命釋之,謂曰:“既不自招,當使鬼神指之。”使人以氈褥悉障殿窗,令無少隙;袒諸囚背,驅入暗中,始授盆水,一一命自盥訖;係諸壁下,戒令:“麵壁一勿動,殺人者,當有神書其背!”少間,喚出驗視,指毛曰:“此真殺人賊也!”蓋公先使人以灰塗壁,又以煙煤濯其手:殺人者恐神來書,故匿背於壁而有灰色;臨出,以手護背,而有煙色也。公固疑是毛,至此益信。施以毒刑,盡吐其實[18]。
[1]良士:猶賢士。
[2]賺:騙。
[3]不任淩藉:不堪折磨。淩藉:淩虐。
[4]招成:招供既成。
[5]東國:指齊魯地區。古代齊、魯等國,因皆位於我國東方,故稱“東國”。
[6]施公愚山:施閏章號愚山,安徽宣城人,詩人,清初順治進士。康熙時舉博學鴻詞,官至侍讀,順治十三年曾任山東提學僉事。
[7]院、司:指部院和臬司。部院,即巡撫,一省的軍政長官。臬司,也稱“按察使”,省級最高司法官員。
[8]稚齒:謂年少。
[9]貞白:貞潔清白。
[10]搒(pénɡ):拷打。
[11]頓首:以頭叩地。
[12]籍其名:記錄下他們的名字。籍:登記。
[13]曩(nǎnɡ):日前。
[14]原宥(yòu):諒情而寬赦其罪。
[15]廉得:查出。廉:查訪。
[16]三木:古時加在犯人領、手、足上的木製刑具。
[17]括發裸身:把頭發束起來,把上衣剝下來。這是動刑前的準備。
[18]吐其實:吐露實情,如實招供。
判曰:宿介:蹈盆成括殺身之道[1],成登徒子好色之名[2]。隻緣兩小無猜,遂野鶩如家雞之戀[3];為因一言有漏,致得隴興望蜀之心[4]。將仲子而逾園牆,便如鳥墮;冒劉郎而至洞口,竟賺門開[5]。感帨驚碨,鼠有皮胡若此?攀花折樹,士無行其謂何[6]!幸而聽病燕之嬌啼,猶為玉惜;憐弱柳之憔悴,未似鶯狂[7]。而釋幺鳳於羅中,尚有文人之意;乃劫香盟於襪底,寧非無賴之尤[8]!蝴蝶過牆,隔窗有耳;蓮花瓣卸,墮地無蹤[9]。假中之假以生[10],冤外之冤誰信[11]?天降禍起,酷械至於垂亡;自作孽盈,斷頭幾於不續。彼逾牆鑽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誠難消其冤氣[12]。是宜稍寬笞撲,折其已受之慘;姑降青衣[13],開其自新之路。
若毛大者:刁猾無籍,市井凶徒。被鄰女之投梭,淫心不死;伺狂童之入巷,賊智忽生[14]。開戶迎風,喜得履張生之跡;求漿值酒,妄思偷韓掾之香[15]。何意魄奪自天,魂攝於鬼[16]。浪乘槎木,直入廣寒之宮;徑泛漁舟,錯認桃源之路[17]。遂使情火息焰,欲海生波。刀橫直前,投鼠無他顧之意,寇窮安往,急兔起反噬之心[18]。越壁入人家,止期張有冠而李借[19];奪兵遺繡履,遂教魚脫網而鴻離[20]。風流道乃生此惡魔,溫柔鄉何有此鬼蜮哉!即斷首領,以快人心。
胭脂;身猶未字,歲已及笄。以月殿之仙人,自應有郎似玉;原霓裳之舊隊,何愁貯屋無金[21]?而乃感關睢而念好逑,竟繞春婆之夢[22];怨摽梅而思吉士,遂離倩女之魂[23]。為因一線纏縈,致使群魔交至。爭婦女之顏色,恐失‘胭脂’;惹鷙鳥之紛飛,並托‘秋隼’[24]。蓮鉤摘去,難保一瓣之香;鐵限敲來,幾破連城之玉[25]。嵌紅豆於骰子,相思骨竟作厲階;喪喬木於斧斤,可憎才真成禍水[26]!葳蕤自守,幸白壁之無瑕;縲絏苦爭,喜錦衾之可覆[27]。嘉其入門之拒,猶潔白之情人;遂其擲果之心,亦風流之雅事[28]。仰彼邑令[29],作爾冰人。
[1]“蹈盆成括”句:意謂宿介因好色而招致殺身之禍。盆成括:複姓盆成,名括,戰國時人,未聞君子之大道,被人殺害。此以“盆成括”為喻,斥責宿介無君子之德,冒名調戲婦女,招致殺身之禍。
[2]登徒子: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的人物,性好色,不擇美醜,後因以“登徒子”代指好色之人。登徒:複姓。
[3]“隻緣”二句:意謂隻因為宿介與王氏年少交合,所以現在仍在私通。兩小無猜,本指幼男幼女嬉戲玩耍,不避嫌疑,此隱指宿介與王氏幼時苟合。野鶩如家雞,比喻宿介把野花當作家花,把情人當作正妻。
[4]“為因一言”二句:意謂隻因王氏一句話泄露了胭脂愛慕鄂生的心思,招致宿介想要騙奸胭脂的邪念。得隴望蜀:比喻貪心不足,此指宿介既占有王氏,還想得到胭脂。
[5]“將仲子”四句:謂宿介越牆而到卞家,並騙得胭脂打開窗扉。《詩·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牆。”本意是女方拒絕男方逾牆求愛,這裏反其意而用之。劉郎:指劉晨。此用劉晨和阮肇天台山遇見仙女的故事,喻宿介冒充鄂生追求胭脂。
[6]“感帨(shuì)驚碨(mánɡ)”:意謂宿介至卞家幹出此等勾當,真是無儀無行,不要臉皮。《詩·召南·野有死麕》:“無感我帨兮,無使碨也吠。”感:通“憾”。佩巾。尤:多毛的狗。此用“感帨驚碨”來寫宿介粗暴,毫無顧忌。“鼠有皮”:語出《詩·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此用以譴責宿介,謂其如有臉皮怎麼會做出這等事?攀花折樹:喻汙辱婦女。
[7]“幸而”四句:意謂宿介尚能憐惜胭脂的病情,收斂其非分之想。病燕、弱柳:均喻指胭脂。玉惜:猶惜玉。舊時以玉比女子之美,因稱愛護女子為“惜玉”。
[8]“而釋幺鳳”四句:意謂宿介放過胭脂,還有點文人的善意,但他強行拿走胭脂的繡鞋作為訂盟之信物,就有點無賴之極了。幺鳳:鳥名,有五色彩羽,似燕而小,此以之喻胭脂。羅:網。劫盟:指以暴力威脅對方訂立盟約。香盟:指男女相愛之盟。
[9]“蝴蝶過牆”四句:意謂宿介逾牆劫盟的談話被毛大偷聽,而所劫的繡鞋又丟失不見。蝴蝶過牆:語出王駕《雨晴》詩:“蜂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原指鄰家的春色對蜂蝶之引誘,此用以喻指宿介逾牆偷情。蓮花卸瓣:指胭脂的繡鞋被宿介強奪。蓮花:取義於“步步生蓮花”,隱指女鞋。
[10]假中之假:指宿介假冒鄂生,毛大又假冒宿介。
[11]冤外之冤:指鄂生因宿介受冤,宿介又因毛大受冤。
[12]“彼逾牆鑽隙”四句:意謂宿介逾牆至卞家的非禮行為,的確有失讀書人的身份;但讓他代毛大受死刑,則蒙冤太大。玷:玷汙。儒冠:古時讀書人戴的帽子,代指讀書人的身份。僵李代桃:喻代人受過。此指宿介代毛大受刑。
[13]姑降青衣:這是對生員的一種降級處罰。生員著藍衫,降為“青衣”,則由藍衫改為青衫,稱為“青生”,姑且保留其生員資格。
[14]“被鄰女”四句:意謂毛大“挑王氏不得,知宿與洽,思掩執以脅之”。鄰女投梭:《晉書·謝鯤傳》謂,謝鯤挑逗鄰女,鄰女方織,以梭投之,折鯤兩齒。後以“投梭”喻婦女拒絕男子的挑逗。狂童:男女相愛的昵稱,此指宿介。
[15]“開戶迎風”四句:意謂毛大巧遇宿介私會王氏,聽到宿介自述與胭脂事,因而想要偷騙胭脂。戶迎風:元稹《鶯鶯傳》中鶯鶯寄詩給張生,有雲:“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後人因以“開戶迎風”喻男女私會。履張生之跡,謂毛大尾隨宿介之後潛入王家。求漿值酒:意為所得超過所求,此指毛大本欲挑誘王氏,恰又遇到騙胭脂的機會。偷韓掾之香:即韓掾偷香。韓掾:指韓壽,晉朝人,曾為賈充掾吏,賈充的女兒鍾情於韓壽,曾把晉武帝賜給賈充的西城奇香,偷來送給韓壽。後來賈充便把女兒嫁給韓壽。後因以“韓壽偷香”喻男女暗中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