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秦淮健兒傳(3 / 3)

時爨下薪窮[24],健兒欲乞諸鄰。後生指屋旁枯株謂之曰:“盍載斧斤[25]?”健兒曰:“正苦無斧斤耳!”後生躊躇久之[26],曰:“此事須讓十弟,我九人無能為也。”總角者以兩手抱株,左右數撓[27],株已臥矣。遂拔劍砍旁柯燃之[28]。酒至無算[29],乃辭去。竟不知其何許人。

健兒自是絕不與人較力[30],人毆之,則袖手不報[31]。或曰:“曩日英雄安在[32]?”則以衰朽謝之[33]。後得以天年終[34],不可謂非後生力也!

[1]淡蕩:和舒貌。多比喻春天的景象。

[2]裘馬:車馬衣裘。後以此比喻生活豪華。都:優美的樣子。

[3]五陵公子:豪門貴族家的子弟。五陵:漢朝皇帝每立陵墓,都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遷至陵墓附近居住。最著名的為五陵,即漢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後來詩文中常以五陵為豪門貴族聚居之地。

[4]豪縱:豪放不羈。

[5]遊俠兒:古代指好交遊,勇於急人之難的人。

[6]滌器翁:洗酒器的老頭兒,即所謂健兒。

[7]總角:古代男女未成年前束發為兩結,形狀如角,故稱“總角”。

[8]處子:未出嫁的女子。

[9]等閑:尋常,隨便。

[10]右:坐席右為尊,故稱所重者為“右”。

[11]睇(dì)視:斜視。

[12]東君:東道主,主人。《左傳·僖公三十年》載,秦晉合兵圍鄭,鄭文公使燭之武說秦穆公,聲稱如果舍鄭,鄭可以成為秦的東道主。後遂泛稱“主人”為“東道主”。這裏是對店主人的尊稱。

[13]疇昔:往日。疇:助詞,無義。

[14]儕(chái):輩,類。攘攫(rānɡjué):侵奪。

[15]郵:傳遞文書的驛站。馬傳曰“置”,步傳曰“驛”。肆:市集貿易之處。

[16]雌雄:喻勝負,高下。

[17]一籌:一著。

[18]歸趙璧:意謂原物無損歸還。戰國時,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交換和氏璧。藺相如曰:“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相如入秦,見秦王得璧,無意償趙城,乃設計舍身複取璧,使從者送回趙國。

[19]母:本錢。

[20]子:利息。肖之:和本金一樣多。

[21]複:奪回。

[22]雞黍:謂殺雞炊黍。後用為招待朋友情意率真之語。

[23]峻:嚴厲。

[24]爨(cuàn):灶。

[25]盍:何不。載:拿出。斧斤:斧頭。

[26]躊躇:徘徊不前,猶豫不決。

[27]撓(náo):搖。

[28]柯:樹枝。

[29]無算:無法計算,不可勝數。

[30]自是:從此。

[31]報:報複。

[32]曩(nǎnɡ):從前,過去的。

[33]謝:推辭。

[34]天年:自然的壽命。

本文是一篇獨具特色的武俠小說。作者采用曆史散文中人物傳記的文體,從“嘉靖中,秦淮民間有一健兒”寫起,一直寫到秦淮健兒“後得以天年終”。以時間為序,以其生平為線索,描寫了一個鮮明生動的流氓化的俠客形象。

這一流氓化的秦淮健兒,從小缺乏教養,粗魯卑劣,武鬥成性,欺弱盜良,從軍抗倭卻酒酣殺人,轉做屠夫又成盜賊,後來被一後生及一總角小孩製服,得以悔過自新。

作者對秦淮健兒形象的塑造,主要運用以下兩種手法:一是符合人物性格的典型細節描寫。如“嚐以一掌斃一犬”,與群兒鬥時“縱拳四揮,或啼或號”,“師夏楚之,則奪撲裂眥”,“時盜其外氏簪珥衣物,向酒家飲”,“為人牧羊,每竊羊換飲”以及盜牛而呼告等等;二是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從全文看,健兒前期之好勇鬥狠,恃勇自負,不可一世,與下文見後生而“股栗之狀,漸不自持”,“後生縱聲一喝,健兒墜馬”以及“自是絕不與人較力,人毆之則袖手不報”,是健兒自身前後之對比。另外,作者把健兒與江湖後生進行對比,把九位少年與總角小兒進行對比,不但寫出了後生與總角小兒之神勇,同時體現出健兒的狹隘與無知。

最具喜劇意味的是,自恃“遇萬萬敵,遇千千敵”的健兒,所遇到的對手,外形一個比一個平凡,本領卻一個比一個高強。這種表現手法,可以讓人在輕鬆幽默中接受人生的啟迪,即山外還有山,人外更有人。

(孫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