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傳》是明代傳奇的一部名篇,選自瞿的《剪燈新話》卷三。瞿佑(1341—1427),明代文學家。一生著述很多,大多散失。僅存《剪燈新話》、《歸田詩話》、《詠物詩》三種。《剪燈新話》四卷,是部傳奇小說集,主要敘述靈怪、豔情之類的故事,其中少數篇章表現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願望,從側麵反映元末戰亂給人民帶來的不幸遭遇。如本篇小說中的金定和劉翠翠,本是自由相愛而結合,卻在戰亂中被活活拆散,最後雙雙殉情而死。故事情節淒惋動人。
翠翠,姓劉氏,淮安民家女也[1]。生而穎悟,能通詩書,父母不奪其誌,就令入學。同學有金氏子者,名定,與之同歲,亦聰明俊雅。諸生戲之曰:“同歲者當為夫婦。”二人亦私以此自許。金生贈翠翠詩曰:“十二闌幹七寶台[2],春風到處豔陽開。東園桃樹西園柳,何不移教一處栽?”翠翠和曰:“平生每恨祝英台,淒抱何為不肯開?我願東君勤用意[3],早移花樹向陽栽。”
已而,翠翠年長,不複至學。年及十六,父母為其議親,輒悲泣不食。以情問之,初不肯言,久乃曰:“必西家金定,妾已許之矣。若不相從,有死而已,誓不登他門也!”父母不得已,聽焉。然而劉富而金貧,其子雖聰俊,門戶甚不敵[4]。及媒氏至其家,果以貧辭,慚愧不敢當。媒氏曰:“劉家小娘子必欲得金生,父母亦許之矣。若以貧辭,是負其誠誌,而失此一好姻緣也。今當語之曰[5]:‘寒家有子,粗知詩禮,貴宅見求,敢不從命。但生自蓬蓽[6],安於貧賤久矣,若責其聘問之儀,婚娶之禮,終恐無從而致。’彼以愛女之故,當不較也。”其家從之。媒氏複命,父母果曰:“婚姻論財,夷虜之道[7],吾知擇婿而已,不計其他。但彼不足而我有餘,我女到彼,必不能堪,莫若贅之入門可矣。”媒氏傳命再往,其家幸甚。遂涓日結親[8],凡幣帛之類,羔雁之屬[9],皆女家自備。過門交拜,二人相見,喜可知矣。是夕,翠翠於枕上作《臨江仙》一闕贈生曰:“曾向書齋同筆硯,故人今作新人。洞房花燭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麝香塵。殢雨尤雲渾未慣[10],枕邊眉黛羞顰,輕憐痛惜莫嫌頻。願郎從此始,日近日相親”。
邀生繼和。生遂次韻曰[11]:“記得書齋同講習,新人不是他人。扁舟來訪武陵春[12],仙居鄰紫府[13],人世隔紅塵。誓海盟山心已許,幾番淺笑輕顰,向人猶自語頻頻。意中無別意,親後有誰親?”
二人相得之樂,雖孔翠之在赤霄[14],鴛鴦之遊綠水,未足喻也。
[1]淮安:今屬江蘇。
[2]七寶台:傳說中神仙所居之處。亦泛指堂皇華麗的樓台。
[3]東君:太陽神,這裏暗指情郎。
[4]敵:相當。
[5]語(yù):告訴。
[6]蓬蓽(pénɡbì):蓬門蓽戶,貧者所居。
[7]夷虜:古對異族的貶稱,多用於東方民族。春秋以後,多用為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
[8]涓日:選擇吉日。涓:選擇。
[9]羔雁:小羊和雁。古代卿大夫相見時所執的禮品,後用作征聘及訂婚的禮物。
[10]殢(tì)雨尤雲:指男女交合。
[11]次韻:和人的詩並依原詩用韻的次序,叫“次韻”。
[12]武陵春:武陵春意同“武陵源”。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武陵郡人曾誤入人間樂土桃花源。後遂用武陵源稱“神仙境界”,或愜意快樂的境界。
[13]紫府:道家指仙人的居所。
[14]孔翠:孔雀。赤霄:有紅色雲的天空。此句連下句喻非常美好之境。
未及一載,張士誠兄弟起兵高郵[1],盡陷沿淮諸郡,女為其部將李將軍者所擄。至正末[2],士誠辟土益廣,跨江南北,奄有浙西,乃通款元朝[3],願奉正朔[4]。道途始通,行旅無阻。生於是辭別內、外父母,求訪其妻,誓不見則不複還。行至平江[5],則聞李將軍見為紹興守禦[6];及至紹興,則又調屯兵安豐矣[7];複至安豐,則回湖州駐紮矣。生來往江淮,備經險阻,星霜屢移[8],橐橐又竭[9],然此心終不少懈;草行露宿,丐乞於人,僅而得達湖州。則李將軍方貴重用事[10],威焰赫奕[11]。生佇立門牆,躊躇窺俟,將進而未能,欲言而不敢。閽者怪而問焉[12]。生曰:“仆,淮安人也,喪亂以來,聞有一妹在於貴府,是以不遠千裏至此,欲求一見耳。”閽者曰:“然則汝何姓名?汝妹年貌若幹?願得詳言,以審其實。”生曰:“仆姓劉,名金定,妹名翠翠,識字能文。當失去之時,年始十七,以歲月計之,今則二十有四矣。”閽者聞之,曰:“府中果有劉氏者,淮安人,其齒如汝所言[13],識字、善為詩,性又通慧,本使寵之專房。汝信不妄,吾將告於內,汝且止此以待。”遂奔趨入告。須臾,複出,領生入見。將軍坐於廳上,生再拜而起,具述厥由[14]。將軍,武人也,信之不疑,即命內豎告於翠翠曰[15]:“汝兄自鄉中來此,當出見之。”翠翠承命而出,以兄妹之禮見於廳前,動問父母外,不能措一辭,但相對悲咽而已。將軍曰:“汝既遠來,道途跋涉,心力疲困,可且於吾門下休息,吾當徐為之所[16]。”即出新衣一襲,令服之,並以帷帳衾席之屬設於門西小齋,令生處焉。
[1]張士誠:元末農民起義領袖。1353年起兵,後降元,不久複起,稱吳王,最後被朱元璋消滅。高郵:今屬江蘇。
[2]至正:元順帝年號(1341—1368)。
[3]通款:通過一定渠道,向敵方表示某種屈服的意願。
[4]正朔:本指正月初一。封建時代,每逢朝代更易,就改定元旦。後用來指正統的君主和朝廷。奉正朔表示接受其統治。
[5]平江:今江蘇蘇州一帶。
[6]守禦:地方的帶兵官,負責一個區域的防禦。
[7]安豐:今安徽壽縣一帶。
[8]星霜屢移:指過了好幾年。星霜:星一年一周轉,霜每年因時而降,故以星霜指年歲。
[9]囊橐(tuó):口袋,行囊。這裏指盤纏。
[10]貴重:位尊任重。《韓非子·孤憤》:“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
[11]赫奕:顯要,貴盛。
[12]閽(hūn)者:守門人。
[13]齒:牛馬幼小者,歲生一齒,因以齒計其歲數。也指人的年齡。
[14]厥由:其原由。厥:其。
[15]內豎:負責內外通令的僮仆。豎:童子。
[16]徐:慢慢地。
翌日[1],謂生曰:“汝妹能識字,汝亦通書否?”生曰:“仆在鄉中,以儒為業,以書為本,凡經史子集涉獵盡矣[2],蓋素所習也,又何疑焉?”將軍喜曰:“吾自少失學,乘亂崛起。方響用於時,趨從者眾,賓客盈門,無人延款[3],書啟堆案[4],無人裁答[5]。汝便處吾門下,足充一記室矣[6]。”生,聰敏者也,性既溫和,才又秀發[7],處於其門,益自檢束,承上接下,鹹得其歡,代書回簡,曲盡其意。將軍大以為得人,待之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