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劉晨阮肇(2 / 2)

既出,親舊零落[17],邑屋改異[18],無複相識。問訊得七世孫[19],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太元八年[20],忽複去,不知何所[21]。

[1]筒瓦:半圓筒形的瓦。

[2]施:掛著,散布。絳羅帳:絳,深紅色。羅,一種稀疏的絲織品。羅帳,絲織品的帳幃。

[3]婢:女奴,受役使的女子。

[4]涉山岨:涉,步行渡水。岨,同“阻”,險要。

[5]瓊實:美好的果實。瓊,美玉,常比喻美好的事物。

[6]猶尚:仍然,還是。虛弊:虛,虛弱。弊,疲困,疲憊。

[7]脯:幹肉。

[8]畢:結束,終止。行酒:依次斟酒。

[9]酒酣:酒喝得盡興、暢快。

[10]忻怖交並:歡喜和惶恐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11]言聲:說話的聲音。清婉:清亮婉轉。

[12]是:這裏。

[13]宿福:前世注定的福分。牽:牽引。

[14]“氣候”句:意思是觀察草木,得知是春季。

[15]牽:牽累。

[16]前來:原先來的,上次來的。

[17]親舊:親,親族。舊,故交。

[18]邑屋:村舍。

[19]問訊:打聽,詢問。

[20]太元: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年號(376—395)。從漢永平五年二人入山,至晉太元八年,已過去三百多年。

[21]所:處所,地方。

這篇小說描寫了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巧遇仙女,與之結為夫妻的故事,也可以歸為“遇仙”類故事。與《弦超》、《杜蘭香》這類正宗的道教遇仙故事不同的是,它更具有人間煙火氣息。文中描寫的雖是仙境,卻無怪異色彩,特別是仙女們的舉止行動、音容笑貌都洋溢著濃鬱的人情味,讓人備感親切。她們為情所動,卻不為一己之歡樂而強人所難,當知道劉阮二人實難挽留時,又非常大度地“集會奏樂,共送劉阮,指示還路”。仙境的生活安詳寧靜,沒有征戰討伐,沒有生計之憂,也沒有塵俗之苦。有的是溫馨與和美,幸福與歡樂,輕歌曼舞,鳥語花香。居瓦屋,臥羅帳,食甘饈美味,飲玉液瓊漿。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桃花源”的景象。小說生動地表現了動亂年代中百姓對天下太平和幸福生活的渴望。小說在藝術上也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劉、阮絕岩吃桃,“各啖數枚,而饑止體充”,並且“見蕪菁葉從山腹流出,甚鮮新,複一杯流出,有胡麻飯糝”。這些細節非常奇特,為全文營造出神奇迷離的氛圍。劉、阮二人由塵世誤入仙境,又從仙境回到“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複相識”的塵世,巧妙地構置了人間和仙境的時空轉換。另外,小說以劉阮二人“忽複去,不知何所”為結尾,餘音嫋嫋,回味無窮。

這篇小說自問世以來,流傳很廣,並且在流傳的過程中越來越文人化。它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唐宋詞中不僅有《阮郎歸》這一詞牌,更充斥著思劉盼阮的閨怨詞。宋元以來的小說戲曲也多有以劉阮為素材的。戲曲如元·馬致遠的《誤入桃源》,明·王子一的《誤入桃源》、明·楊之炯的《天台奇遇》;小說如話本《劉阮仙記》,蒲鬆齡《聊齋誌異》中的《翩翩》等。

(尚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