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選自南朝宋·劉義慶所撰的誌怪小說集《幽明錄》。《幽明錄》共三十卷,原書已散佚,魯迅輯其佚文二百六十五條,收入《古小說鉤沉》中。劉義慶(403—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武帝劉裕之侄,襲封臨川王,官至尚書左仆射、中書令。愛好文學,尤喜招攬文士。所著《世說新語》為魏晉南北朝誌人小說的代表作。
漢明帝永平五年[1],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榖皮[2],迷不得返[3],經十三日,糧食乏盡,饑餒殆死[4]。遙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而絕岩邃澗[5],永無登路[6]。攀援藤葛[7],乃得至上。各啖數枚[8],而饑止體充。複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9],見蕪菁葉從山腹流出[10],甚鮮新,複一杯流出,有胡麻飯糝[11],相謂曰:“此知去人徑不遠[12]。”便共沒水[13],逆流二三裏[14],得度山,出一大溪,溪邊有二女子,姿質妙絕[15]。見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劉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來[16]。”晨、肇既不識之,緣二女便呼其姓[17],如似有舊,乃相見忻喜[18]。問:“來何晚邪?”因邀還家[19]。
[1]永平:東漢明帝劉莊的年號(58—75)。
[2]剡(shàn)縣:縣名,故城在今浙江嵊縣西南6公裏。天台山: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仙霞嶺山脈的東支,形勢高大,北有石橋,長數十丈,自古號為飛仙所居。榖(ɡǔ)皮:榖樹的皮,其纖維堅韌,可做造紙原料,古時或以其纖維織布。榖樹,又叫楮(chǔ)樹,落葉喬木。
[3]迷:迷路。
[4]餒:饑餓。殆:幾乎,近於。
[5]絕岩:極其陡峭的山崖。邃澗:邃,深遠。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
[6]永:長久。
[7]攀援:兩手抓住或依附他物而上升、移動。葛:植物名,多年生的蔓草。
[8]啖:吃。
[9]盥漱:盥,洗手。漱,含水洗口腔。
[10]蕪菁(jīnɡ):蔬菜名,又名蔓菁,俗稱大頭菜。山腹:山的腹地,指深山中。
[11]胡麻:植物名,又叫芝麻。相傳漢張騫得其種於西域,故名。糝(sǎn):飯粒。
[12]去:距離。
[13]沒(mò)水:入水。
[14]逆流:迎著水流的方向。
[15]姿質:形貌。妙絕:精妙絕倫。
[16]捉:握,持。向:剛才。
[17]緣:因為。
[18]忻喜:欣喜。
[19]因:於是。
其家筒瓦屋[1],南壁及東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絳羅帳[2],帳角懸鈴,金銀交錯。床頭各有十侍婢[3],敕雲:“劉阮二郎,經涉山岨[4],向雖得瓊實[5],猶尚虛弊[6],可速作食。”食胡麻飯、山羊脯[7]、牛肉,甚甘美。食畢行酒[8],有一群女來,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賀汝婿來。”酒酣作樂[9],劉阮忻怖交並[10]。至暮,令各就一帳宿,女往就之,言聲清婉[11],令人忘憂。
十日後欲求還去,女雲:“君已來是[12],宿福所牽[13],何複欲還邪?”遂停半年。氣候草木是春時[14],百鳥啼鳴,更懷悲思,求歸甚苦。女曰:“罪牽君[15],當可如何?”遂呼前來女子[16],有三四十人,集會奏樂,共送劉阮,指示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