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白水素女(1 / 1)

此篇選自《搜神後記》卷五。《搜神後記》應是繼幹寶《搜神記》而作的續書,今傳十卷,為後人纂輯而成。今人汪紹楹用《學津討原》為底本整理出的校注本為最佳。《搜神後記》又稱《續搜神記》或《搜神續記》,收錄故事一百一十七條,侈談鬼神,稱道靈異。舊題東晉陶潛撰。陶潛(365—427),一名淵明,字符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後去職歸隱。著有《陶淵明集》。

晉安帝時,侯官人謝端[1],少喪父母,無有親屬,為鄰人所養。至年十七八,恭謹自守,不履非法[2]。始出居[3],未有妻,鄉人共憫念之。規為娶婦[4],未得。

端夜臥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晝夜[5]。後於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壺。以為異物,取以歸,貯甕中畜之十數日。端每早至野,還,見其戶中有飯飲湯火,如有人為者。端謂鄰人為之惠也[6]。數日如此,端便往謝鄰人。鄰人皆曰:“吾初不為是[7],何見謝也?”端又以為鄰人不喻其意[8]。然數爾不止[9],後更實問[10],鄰人笑曰:“卿已自娶婦,密著室中炊爨[11],而言吾為人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後方以雞初鳴出去,平旦潛歸[12],於籬外竊窺其家,見一少女從甕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門,徑至甕所視螺,但見殼。乃到灶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13],而相為炊?”女大惶惑,欲還甕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14]。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還去。而卿無故竊相窺掩[15],吾形已現,不宜複留,當相委去[16]。雖然[17],爾後自當少差[18],勤於田作,漁采治生[19]。留此殼去,以貯米穀,常可不乏。”端請留,終不肯。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20]。

端為立神座,時節祭祀[21],居常饒足[22],不致大富耳[23]。於是鄉人以女妻端。端後仕至令長雲[24]。今道中“素女祠”是也[25]。

[1]晉安帝:司馬德宗,在位22年(397—418)。侯官:地名,晉時晉安郡所轄縣,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東北。

[2]不履非法:不做違法的事。履,施行。

[3]出居:與父母分居另住。這裏指謝端搬出鄰居家,獨立生活。

[4]規:打算、計劃。

[5]不舍晝夜:夜以繼日的意思。

[6]惠:照顧。

[7]初不:從來,本來沒有。

[8]喻:明白。

[9]數爾:好幾次這樣。

[10]實問:苦苦追問。

[11]密著:暗地裏居處,即躲藏。炊爨(cuàn):燒火煮飯。

[12]平旦:天大亮的時候。

[13]新婦:漢晉人對已婚女子的通稱。

[14]天漢:天河、銀河。素女:古代傳說中的神女。

[15]掩:突然襲擊。這裏指乘其不備而突然進門相見。

[16]委去:離你而去。

[17]雖然:即使如此。

[18]少差:較好。

[19]漁采治生:捕魚打柴,謀生計。

[20]翕然:忽然。

[21]時節:逢時過節。

[22]饒足:富足。

[23]不致大富:隻是算不上大富。

[24]令長:令、長都是縣官。秦、漢時,萬戶以上的縣稱令,不到萬戶的縣稱長。雲:詞尾助詞,無實際意義。

[25]“今道中”句:現在路邊的素女祠就是奉祀白水素女的。有的版本作“今道中素女無是也”,意思是現今世道中的神女可沒有這樣美好的了。總之此句是稱讚白水素女的。

在民間,“田螺姑娘”是婦孺皆知的動人故事,這篇《白水素女》可以說就是它的雛形。在古代,對於普通勞動者來說,生存的壓力是極大的,解決溫飽、安享天倫之樂就成為人們心中最為強烈的願望。當這願望無法在現實社會中實現時,就隻有把它寄托在神話故事裏了。白水素女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這些美德美行贏得了民眾的心。這正是千百年來這則故事廣為流傳、深受喜愛的原因。與《搜神記》“董永”中的織女一樣,神女下凡是天帝令其助人,男女之間未有情愛,助後即離,毫不留戀,助人之心至純至真。這與那些遇仙、遇怪的豔遇故事不同,並沒有加入文人氣的情愛幻想,純是一片拙樸清新的民間故事的本色。《白水素女》的故事有強大的生命力。民間形成了“田螺姑娘”這一故事類型。同時,文人的創作也深受影響,唐·皇甫氏《原化記》中的《吳堪》、明·周清源《西湖二集》中的《祖統製顯靈救駕》,都發展了白水素女的故事。

(尚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