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燕丹子(2 / 3)

[1]側階:正室旁的北階。此謂立於側階。

[2]蠻域:當時對少數民族地區之稱。

[3]北陲:北部邊境。

[4]比:類似。

[5]玉顏:對別人的尊稱。

[6]降辱:謂辱沒身份。

[7]結發:古代男子從成年開始束發,因謂童年或年輕時為結發。

[8]膝行而前:跪地前行,表示尊敬或畏服。

[9]舍光上館:把田光安排在高級賓館住下。舍:住宿,止宿。

[10]三時:指早、中、晚三時。

[11]存問:慰問,問候。

[12]“辟左右”以上三句:太子丹不滿意田光的沉默,就去找他,讓左右陪侍的人避開。

[13]哀恤:憐愛體恤。

[14]許惠嘉謀:意謂答應賜予好的謀略。許:應允。惠:賜,贈。嘉:美,善。

[15]微太子言,固將竭之:即使太子不說,我本來也要將看法全部陳述出來。微:非,無。竭:盡。

[16]少:年幼。

[17]罷(pí)朽:軟弱衰老。罷:疲困,軟弱。通“疲”。

[18]荊軻:戰國時齊人,徙於衛,衛人稱慶卿。至燕,燕人稱荊卿。好讀書,擊劍。燕太子丹令刺秦王,不中,被殺。

[19]博聞強記:見識廣博,強於記憶。

[20]足下: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戰國時多稱君主為“足下”,後多用於同輩之間。

[21]吞舌:咬掉舌頭吞下。

[22]之:往。

荊軻之燕,太子自禦虛左[1],軻援綏不讓[2]。至,坐定,賓客滿坐,軻言曰:“田光褒揚太子仁愛之風,說太子不世之器[3],高行厲天[4],美聲盈耳。軻出衛都,望燕路,曆險不以為勤,望遠不以為遐。今太子禮之以故舊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複讓者,士信於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無恙乎?”軻曰:“光臨送軻之時,言太子戒以國事,恥以丈夫而不見信,向軻吞舌而死矣。”太子驚愕失色,歔欷飲淚曰[5]:“丹所以戒先生,豈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殺,亦令丹自棄於世矣!”茫然良久,不怡民氏日[6]。

太子置酒請軻,酒酣,太子起為壽[7]。夏扶前曰:“聞士無鄉曲之譽[8],則未可與論行;馬無服輿之伎[9],則未可與決良。今荊君遠至,將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軻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於鄉曲;馬有千裏之相者,何必出於服輿。昔呂望當屠釣之時[10],天下之賤丈夫也;其遇文王,則為周師。騏驥之在鹽車[11],駑之下也[12];及遇伯樂[13],則有千裏之功。如此在鄉曲而後發善,服輿而後別良哉!”夏扶問荊軻:“何以教太子?”軻曰:“將令燕繼召公之跡[14],追甘棠之化[15];高欲令四三王[16],下欲令六五霸[17]。於君何如也?”坐皆稱善。竟酒,無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軻,永無秦憂[18]。

後日與軻之東宮[19],臨池而觀。軻拾瓦投龜,太子令人奉盤金。軻用抵[20],抵盡複進。軻曰:“非為太子愛金也[21],但臂痛耳[22]。”後複共乘千裏馬。軻曰:“聞千裏馬肝美。”太子即殺馬進肝。暨樊將軍得罪於秦[23],秦求之急,乃來歸太子。太子為置酒華陽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軻曰:“好手琴者!”太子即進之。軻曰:“但愛其手耳。”太子即斷其手,盛以玉盤奉之。太子常與軻同案而食,同床而寢。

[1]自禦虛左:自己駕車,空出左邊的座位。戰國時人乘車以左為尊。

[2]援綏不讓:攀繩上車毫不謙讓。綏:上車攀登用的繩。

[3]不世:罕有,非常。

[4]高行厲天:品行像天一樣高。厲:通“戾”,達到的意思。

[5]歔欷(xūxī):哀歎抽泣聲。飲淚:淚流入口,形容極度悲憤痛苦。

[6]不怡民氏日:疑為“不怡者數日”。怡:愉快。

[7]為壽:祝人長壽。

[8]鄉曲:猶言鄉下。以其偏處一隅,故稱鄉曲。後引申為鄉裏。

[9]服輿之伎:駕車的本領。

[10]呂望:即薑子牙,呂為氏。曾在朝歌屠牛,渭水之濱釣魚,及遇周文王,方請為太師,號“太公望”。

[11]鹽車:運鹽的車。比喻賢才屈居賤役。

[12]駑:能力低下的馬。

[13]伯樂:春秋中期秦穆公之臣,善於相馬。當時騏驥被作為駑馬去拉鹽車,被伯樂發現,痛哭惋惜,待為良駒。

[14]召(shào)公:姬奭,周武王滅殷後,封於燕。

[15]甘棠之化:見《詩·召南·甘棠》篇。傳說周武王時,召公巡視南國傳布文王之政,常理訟就宿於甘棠樹下。後人懷其德政,愛及甘棠。

[16]四三王:意謂與三王並列而為四。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

[17]六五霸:意謂與五霸並列而為六。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18]秦憂:以秦為憂。

[19]東宮:太子所居之宮。

[20]抵:投擲,即以黃金擲龜。

[21]愛:吝惜。

[22]但:隻是。

[23]暨:至,到。樊將軍:即下文樊於期,秦將,因得罪秦王政而亡命燕國。

後日,軻從容曰[1]:“軻侍太子,三年於斯矣,而太子遇軻甚厚,黃金投龜,千裏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盤。凡庸人當之,猶尚樂出尺寸之長,當犬馬之用[2]。今軻常侍君子之側,聞烈士之節[3],死有重於太山,有輕於鴻毛者,但問用之所在耳。太子幸教之。”太子斂袂[4],正色而言曰[5]:“丹嚐遊秦,秦遇丹不道,丹恥與之俱生。今荊君不以丹不肖,降辱小國。今丹以社稷幹長者[6],不知所謂。”軻曰:“今天下強國莫強於秦。今太子力不能威諸侯,諸侯未肯為太子用也。太子率燕國之眾而當之,猶使羊將狼,使狼追虎耳。”太子曰:“丹之憂計久,不知安出?”軻曰:“樊於期得罪於秦,秦求之急。又督亢之地[7],秦所貪也。今得樊於期首、督亢地圖,則事可成也。”太子曰:“若事可成,舉燕國而獻之,丹甘心焉。樊將軍以窮歸我,而丹賣之[8],心不忍也。”軻默然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