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在省林業科學所召開的泡桐會上,小魏作了關於農桐間作的報告,聽的人交頭接耳,搖頭不信。
林業廳廳長竟從政治上給他打擊,說這是和黨提出的以糧為綱唱對台。
小魏圧著火說,希望反對的同誌到黃河故道去一趟。這聽眾裏,他看到雲嵐正和一男士咬耳朵,似嘲笑他。
小魏跑回蘭考,直奔縣委,他在老焦的辦公室聽到會議室裏傳來的聲音。
會議室裏,焦裕祿正批評林業局長:你並沒有看小魏的科學報告,隻聽上麵吹來的風,就迷住自己頭腦。科學可不論官大官小,它隻受實踐檢驗,受客觀規律製約,縣委決議現場會一定要開好,讓小魏向群眾作他的報告。老黃啊,咱們要想人民的願望,早改變窮苦麵貌,這一切比烏紗帽重要。
聲音越來越小,隻聽局長呼叫:老焦,老焦!
小魏闖進屋裏,隻見焦裕祿靠在椅子上,把嘴緊咬,頭上大汗直冒。焦裕祿看見小魏,臉上浮出微笑,說你回來得正好。老黃站一邊,要去找大夫,焦裕祿擺手,伸直了腰說,快聽小魏的彙報。
12
治沙造林現場會在封好的沙丘上召開,人們從四麵八方趕來,林業局長特別為此次現場會賣力。
開會了,小魏看著大家,心難平靜,講著講著,他的眼前出現了老焦的身影,他以為是幻影,仔細一看,真的是老焦一步步走來了。
大家看到了焦裕祿,他扶住那棵粗大的泡桐向大家揮手,讓小魏講下去。
大家讓老焦到前麵來,老焦在記著筆記,突然他按住肝區,又拾起掉到地上的筆,讓小魏繼續講下去。
小魏講完,老焦說歡迎大家放炮開槍,不搞一言堂,反對也可以,這不是反黨。會開得熱鬧非常。
老焦說完了,走進小魏的桐木房,縣委辦公室主任早在這兒等他,原來老焦是去醫院的路上開了小差。老焦要離開時,又看看小魏的小鬆樹,他留下祝福:成長吧,桐林……
13
小魏的思念變為琴聲,琴聲是呼喚的心靈,他看到老焦的身影。突然琴聲斷了,可是知音真的到麵前?
月光下,打開門竟是桂先,她叫著小魏:快,到大隊辦公室去,焦書記找你……
是夢中的現實,是現實的夢幻,小魏一氣跑到大隊部,老焦在哪兒呀?大家閃出一條路,桌上有一個電話筒正等著小魏接聽。
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傳出多麼動人的交談。
醫生的聲音:焦裕祿同誌,你需要絕對安靜地休息,今天已經很晚,有什麼事情,讓我替代你傳達……
焦的聲音:不,我要親自聽聽青春的聲音,有人叫去了,實驗點不太遠……
小魏握住電話,像握住老焦的手,聲音發顫:老焦啊,你在哪兒呀?
焦的聲音:是小魏嗎,我在鄭州醫院……
小魏:你何日出院再回我們實驗點?
老焦沒有回答,卻問了一句:桂先可在你身邊?你們要互相幫助,多交換意見……發表你論文的雜誌給我寄來,黨中央國務院關心咱們搞的科研,願你做出大貢獻……
小魏與桂先並肩走在桐林裏看著新栽的樹苗,在這兒,他們緊緊地抱在一起……
14
小魏和桂先回來,鄉親們聚集到他的屋裏打探老焦的消息,聽小魏說老焦就要回來了,鄉親們出門要迎焦書記。王冠山闖進來,上氣不接下氣,淚水縱橫,說老焦他走了……
群眾不相信,他們一齊要去看望老焦,認為這是謠言,電話裏的聲音,那樣充滿活力,他不可能離去。
於是,桂先、小魏跟上鄉親們去找老焦,他們在大地上尋找著老焦,呼喚著,這聲音穿過泡桐林,送上萬裏長天:回來吧,焦裕祿,快回到我們身邊。這兒三害還未除,窮苦麵貌沒改變,多少困難的弟兄需要你送去黨的溫暖,你是群眾的貼心人哪,群眾多麼需要你這樣的共產黨員!……
呼聲在天地間回響:回來吧,焦裕祿!回來吧,焦裕祿……整個銀幕全是呼喚的人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淚流滿麵,共同呼喚:我們的老焦,焦書記,回來吧!
15
呼喚聲音融入黃河東流的浪濤裏,回到開頭的黃河水流聲:滾滾黃河水,多少思念淚,偉哉焦裕祿,民心是豐碑……
蘭考大地的今天是一片綠色的天地,泡桐林,無邊無際的農桐間作林。
林業科學家魏民老人向孫孫講完了他和奶奶的故事,領他們走進泡桐林裏,成長吧,泡桐!又一代泡桐林起來了。
(2014年春天於紐約)
編者附記
任彥芳,1937年生於河北容城,資深詩人、作家。其生父為革命烈士,繼父孟昭芝上世紀60年代曾任蘭考縣委副書記,與焦裕祿共事。任彥芳1956年參加革命工作,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先後在中國文聯、長春電影製片廠、河北省藝術研究所等單位任職。現居美國。
1965年2月,經長影黨委批準,任彥芳赴蘭考組織電影劇本《焦裕祿》三結合創作組。焦裕祿去世後,他參加了蘭考的“四清”運動,進入文化部領導的電影《焦裕祿》創作組。1966年2月,完成長詩《焦裕祿之歌》。40多年後,他出版《焦裕祿身後(我與蘭考的悲喜劇)》(2009,廣東人民出版社)、《我眼中的焦裕祿(1965—1966年采訪手記)》(2014,廣東人民出版社),從獨特角度描寫真實的焦裕祿,引起較大反響。本刊首於“新電影史料”專欄摘發《焦裕祿身後》的部分章節。今逢焦裕祿同誌逝世50周年,特發表任彥芳的詩電影提綱,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