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同譯本中對於人名和地名的翻譯
不同的譯本中,人名和地名的翻譯各不相同,對照兩個不同的版本,很容易發現二者之間的區別。例如在電影《傲慢與偏見》中,“Bennet”被飛鳥老狼字幕組譯為“班納特”、人人字幕組則翻譯為“貝納特”,“Pemberley”前者譯為“彭伯裏”,而後者譯為“潘柏萊”“Jane”在飛鳥老狼字幕組中是 “簡”,在人人字幕組中則為“珍”,“Catherine de Bourgh”則分別被譯為“凱薩琳·德波”與“凱瑟琳·德·波芙”。
相對而言,飛鳥老狼字幕組的翻譯更為通俗,同時一些翻譯遵循中譯本《傲慢與偏見》的人名和地名,而人人字幕組的翻譯相對生僻,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相對而言,前者的翻譯更容易讓人接受,後者容易讓人感到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因此,在字幕翻譯中,應該考慮采用慣常的翻譯方法,這樣的翻譯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
在對於地址的說明上,漢語和英語的語序有所不同,中國人的慣常語序是從大的地方到小的地方,而英語的語序則與之相反。這也給字幕的翻譯帶來一定的難度,同時在翻譯中會出現不同的翻譯方法。例如下麵這句話“And may I introduce MrDarcy of Pemberley of Derbyshire.”是電影中盧卡斯介紹達西與班納特一家認識時所說的。
對於此句的翻譯為“請允許我介紹來自德比郡彭伯裏莊園的達西先生”(飛鳥老狼字幕組)。譯文中調整了地名翻譯的順序,更為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更符合觀眾的觀影習慣。
(三)對於長句的處理
英語和漢語在表達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區別。英語長句較多,具有非常嚴謹的語句結構和邏輯關係,而中文的句子大都比較短,更強調句子之間的關聯性。所以在英文字幕的翻譯中,為了符合觀眾的觀影習慣,可適當地對長句進行切分,使之成為多個短句,為了便於觀眾對劇情的理解,翻譯中可適當地增加省略的內容,同時,為了字幕的簡潔流暢,不必要的內容也可進行適當刪減。
影片《傲慢與偏見》再現了簡·奧斯汀原著的精彩畫麵,其中的對白或幽默詼諧或嚴肅古板,成為本小說的一大看點。然而小說用詞深奧,在電影字幕的閱讀中可能存在障礙。電影中出現了許多對中國觀眾來說很有難度的長難句,比如達西先生向女主角伊麗莎白求愛時深情萬分地說道:“你拆散了一對彼此愛戀對方的愛人,卻讓自己的好友被人指責朝三暮四,卻讓我的姐妹遭人嘲笑而痛不欲生,讓他們兩人都飽受折磨,難道不是嗎?”(人人字幕組)
實際上,電影中英文對白的原句是Do you deny that you separated a young couple who loved each other,exposing your friend to censure for caprice and my sister to derision for disappointed hopes,involving them both in misery of the acutest kind?
可以看出,人人字幕組在翻譯時運用了長難句慣用的翻譯方法,即長變短,難化簡。將一個長句化為多個短句,同時采用排比的句式,使得句式上呈現出層層遞進的關係,更讓觀眾一目了然,劇中人物的語言也更加容易被人理解。
為了更為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該句被翻譯為了三個短句,這樣也更便於觀眾對於台詞的理解。當然,此句英文中有省略的部分,在字幕翻譯中可以酌情對其進行添加,更有利於對台詞的理解。本句可翻譯為:“全都怪我太老實,把以前一直沒有說出口的原因說了出來,冒犯了你的自尊心,不然也許你對我的得罪你之處會諒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