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讀《金陵十三釵》的藝術魅力及音樂韻味(3 / 3)

這部電影的音樂配樂,為觀眾們奉上了一場視聽盛宴。在中西方音樂交叉展現過程中,不斷推進了故事情節發展,用電影配樂自身具有的細膩張力來塑造出經典人物形象,能夠烘托展現劇中人物心靈深處人性的真、善、美,並在旋律中得到升華。《金陵十三釵》的中西元素配樂能夠被稱為中西方音樂元素融合運用的典範。

《金陵十三釵》在開頭部分就使用了多種音樂元素的重疊使用,首先聽到的音樂就是由英國蒙特威爾第合唱團演唱的格裏高利聖詠,之後出現了中國弦樂器二胡的獨奏背景音樂,這時候還出現了電影配樂主要樂器琵琶的聲音。溫婉悲涼的旋律似乎訴說著自己所看到的殘酷景象,人性怎能被摧殘到一文不值。尤其是在李教官犧牲、豆蔻、香蘭被害場景中,出現的隻是優美的歌聲,映襯著角色去世的悲壯。電影中幾次出現了中國弦樂器二胡與西洋樂器小提琴音樂旋律不間斷的交叉演奏,對應的故事情節是秦淮女玉墨哭著對神父約翰訴說著自己的不幸遭遇;中西方合唱團一起演唱的歌曲出現在電影1小時23分左右,這時候對應的情節是豆蔻想為王蒲生演奏琵琶,當與香蘭回到翠禧樓尋找琵琶琴弦的時候被日本兵發現並追殺,並且被他們輪奸致死,與此同時,中西合唱團的和聲出現,醜陋的日軍暴行與天籟般的合唱聲音相比,能夠更為突出日本士兵的殘暴行為;而最能夠體現出中西方音樂元素精髓的片段是在故事最後,神父約翰開車去救教堂女學生時候,響起了前文所說的曲子《秦淮景》,並且配合女子評彈民歌合唱團齊唱、二胡獨奏、蒙特威爾第合唱團詠唱格裏高利聖詠、171中學金帆合唱團、女高音詠唱,在最後運用大小提琴來結束,在這段高潮迭起的音樂旋律中,將電影氣氛烘托到巔峰,盡管電影隨之結束,仍能夠讓觀眾沉浸在電影情節之中。可以說音樂在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比任何一個角色都要重要,它不會直接為我們展現出戰爭的殘酷悲慘,卻能夠讓觀眾們為其動容,這些電影中死去的魂魄在音樂旋律中得到了人性的升華——仇恨戰爭的音樂,是隻屬於那些英靈的。

三、結 語

《金陵十三釵》讓我們看到南京大屠殺這場悲慘事件中的殘酷血腥,並在這種殘酷中看到滲透的人性美麗。電影中沒有階級、沒有政治、沒有任何長官的命令,展現出來更多的是人性原本的純淨。所有角色都是普通人,甚至是“下等人”,但是每個人心中都孕育著人性的光芒,在國家危難的時候被喚醒並迸發出來。我們透過張藝謀所展現的這部作品的畫麵、音樂魅力,能夠看到這些銀幕上的人物在生死抉擇中人性的升華,盡管會汙穢地死去,但是在我們心中卻永遠純淨地活著。

[參考文獻]

[1] 陳國華.張藝謀電影的美學內蘊探析[J].電影文學,2008(19).

[2] 張勇.文學呈現與電影表達的地域差異——以小說《妻妾成群》與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05).

[3] 張斌.社會性別視閾下陳其鋼的兩部管弦樂作品《五行》《蝶戀花》的比較分析[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2.

[4] 朱依依.笑在燈火闌珊處——漫議陳其鋼《三笑》[J].藝海,2009(07).

[5] 烏黎.論《金陵十三釵》的電影音樂[J].電影文學,2013(01).

[6] 張寧.配樂在影片中的“題眼”作用——以《金陵十三釵》中的《秦淮景》為例[J].視聽界,2012(03).

[作者簡介] 馮曄(1980— ),女,河南洛陽人,碩士,洛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鋼琴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