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音樂的無限遐思空間
藝術學苑
作者:吉佳佳
[摘 要] 電影音樂是專門為電影而編製的音樂,在電影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電影中的音樂因其恰到好處和能升華主題與立意,總能給我們留下無限遐思的空間。不可否認,它的概念、構成及表現特征,在電影中的作用和價值,都值得探討展望。不斷挖掘音樂在電影中所展現的魅力,從電影的角度,剖析音樂與電影的交織關係,能讓我們更深刻地品味電影和音樂的藝術魅力,了解更深刻的主題意義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 音樂;電影;魅力;比翼
最早的音樂是無聲的,卓別林曾經一度對有聲電影持反對態度,但是,讓一群默不作聲的人盯著同樣沉默的電影畫麵,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場麵是十分尷尬且被動的。於是,鋼琴手在電影院應運而生,為電影即興配上了音樂。後來,人類發明光電管,它可以將聲波轉換為電磁波在電影膠片上記錄,放映時再還原成聲波,因此1927年,《爵士歌王》作為第一部有聲電影出現在人們麵前,這種被動的局麵從此結束了。隨著聲音在電影中的興起,一大批歌舞片就迅速湧現了出來。從此,音樂在電影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斷攀升,相互影響發揮著各自的價值。
一、電影音樂的“全貌”
電影音樂是專門為電影而編製的音樂,在電影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好的音樂能夠良好地烘托一部優秀的電影。我國電影事業在電影音樂的發展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電影音樂除具有普通音樂所具有的一般屬性之外,還具有普通音樂所不具有的獨特屬性。普通音樂作品主要是抒發某種情感,而電影音樂是將音樂與畫麵有機結合了起來,在電影音樂中融入了畫麵與情感,這就完美地完成了電影。通過對音樂獨特作用的合理而準確的運用,對電影畫麵的感召力與概括力進行有效的強化,從而為出現新形勢與新結構的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1]
片頭、廠標、背景、音樂、主題歌曲、插曲等構成了電影影片音樂。片頭字幕音樂主要與電影的片名和字幕相關;廠標音樂主要應用於電影製片廠;背景音樂主要起到渲染情緒、烘托氣氛的作用;主題歌曲主要用來概括電影的主要內容和表達電影的主題思想;插曲是特別製作出來的,用來對電影中的某一場景進行渲染;片尾音樂主要用來對電影主題進行總結。在電影中,這些音樂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它們使電影及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首先,電影音樂創作和構思的基礎是電影的內容與結構。依據電影主要內容進行創造,將符合電影情節的背景音樂編寫出來,隻有這樣才能對主題進行更為鮮明的表現,並將電影劇情所需的氣氛有效渲染出來。其次,電影音樂的結構是靈活多變的。完整的音樂結構形式是絕大多數音樂所必須具有的。音樂結構主要包括單三部、複三部、變奏、奏鳴等曲式。但是,電影音樂不是連續出現的,電影的劇情與畫麵的長短是電影音樂出現的前提和基礎,而電影“蒙太奇”對其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在電影音樂中,由於曲式音樂具有獨特的概念,因此曲作家在對音樂與電影畫麵進行有機結合時,應該認真考慮音樂與畫麵的結合度,讓電影音樂能夠在電影畫麵中有效並自然的滲透,從而將自身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
二、音樂在電影中的藝術魅力
(一) 生動的描繪
描繪性音樂是電影中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它生動地描繪著電影中某種情境或動作,並對畫麵上的視覺形象表現進行輔助,通過音樂的形式烘托出場景。比如,用多種音樂產生的效果模擬電影中的槍戰。我國早期表現抗戰片的電影《地道戰》中,午夜時分,一批日本兵來偷襲,此時正在回家路上的高老忠發現了這一情況,他滿懷急切的心情匆忙去村口敲鍾,向全村人報警,這時一連串急切而又低沉音符出現在電影畫麵中,配合著高老忠那急匆匆的奔跑,更加凸顯了當時緊急危險情況的到來。在觀看電影時,這種聲音色彩的對比往往給電影增添了更加形象的人物刻畫。電影中的人物也被襯托得有血有肉,更富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