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態與心態:當代影視美學之精神審視(3 / 3)

(二)科技偏頗:樂觀?悲觀?

當時代越來越趨向於物質、實用、功利的時候,科技將給人類帶來無限的困惑。科技的進步,工業生產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興盛,現代化的推進,帶來了物質生活的富裕,都市的繁榮,人口激增。正是由於科技的發達,使得影視傑作也極大豐富。近年如《黑客帝國》《神鬼奇航》《指環王3》等一大批科技下的產物。一種新的電影美學——“虛擬”美學也隨之誕生,非線性的剪輯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影時空的自由性。個體隨意性觀影方式使受眾沉浸式“入片狀態”,加強了幻覺體驗,改善了人的存在感。

同時,技術在影視創作中的無限使用,科技主題的極度宣揚,導致人類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精神文化的衰落,情感生活的貧乏,個人創造性的枯竭。《阿凡達》這類影片的命題思考,正是對 “技術的本質”的反思。我們完全可以看到,作者對於技術無限發展的深深憂慮,充分揭示科技發展對生態的災難性的破壞,並對我們的創作中科技如何走上真正對人類和整個生態係統負責道路思考。

影視藝術在這場事關地球命運、人類前途、曆史進程的樂觀與悲觀情緒交織中,如何呈現自己,如何發揮作用呢?當科技作為人類豐富物質的手段時,它是人類文明的推手;當科技如果變得毫無所限,超出必要的規定,幹預自然本身存在,勢必破壞我們人類共同生存的家園。我們在倡導“綠色生態”絕不是排斥科技動力,科技是人類偉大的創造,科學本身也並無價值取向,隻是科學作為技術運用在人導向下產生了價值取向。所以,我們隻有在“大道”②的指引下,才可以實現平衡的生態價值觀。況且,人類的發展當然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但絕不能隻是單方麵承認文化的存在而忽略自然的價值,以損害自然價值為代價實現文化理想,否則,不單是自然生態的破壞,最終會導致社會生態、審美生態的全麵淪喪。

三、結 語

生態綠色美學旨在對人類的現實關注和終極關懷進行研討,它與人類自身的存在和命運息息相關。諸多影視作品雖然倡導人生價值取向的無限開放,然而隻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真正實現其作品價值,人於其中,幸福才得以保障,可見生態美的關照將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勃勃生機和推動力。在視聽體驗為方式的影視作品中,雖然倡導消解“人類中心主義”,但絕不是要生成極左的“生態中心主義”,而是為了構築一種富有詩意的生態美學觀,使人與自然能夠平和相處於地球這個美好的家園。同時,隻是期望科學與技術在“大道”的指引下,回歸到科技與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高度統一。

注釋:

① 王諾:《歐美生態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頁。

② 彭富春:《哲學美學導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頁。

[參考文獻]

[1] 黨聖元,劉瑞弘.生態批判與生態美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 王立,沈傳河,嶽慶雲.生態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齊驥.動漫遊戲文化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33-45.

[4] 李簡媛.阿凡達式美學:科技包裝與神話原型內核的縫合 [J].電影文學,2011(01).

[5] 史可揚.數字技術對電影美學的衝擊及辨析 [J].藝術百家,2012(01).

[作者簡介] 葉佑天(1976— ),男,湖北孝感人,武漢理工大學藝術學2012級在讀博士研究生,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動畫創作高級訪問學者,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跨媒介獨立動畫實踐與傳媒美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