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作品自身體係完成建構中,技術變得越來越令人矚目,電影 “科技工業化”進程愈加明晰,奇觀場麵和炫麗的宏大布局不斷推出,如《指環王》《神鬼奇航》等。同時,影視作品反映的主題,在科學技術運用展示上,急功近利的傾向性和機械論科學技術觀,不斷幹擾著我們的思維和視線。
海德格爾曾把目光對準現代社會中“技術的本質”,技術不僅僅是人類達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技術還體現為人與自然之間真實存在著的一種“關係法則”。由此可見,影視作品無限地宣揚與使用技術,勢必打破人類與自然原本的和諧,在強大的技術力量統治下,社會的精神生活與情感生活將變得貧乏,並最終導致人的覆滅。影視作為視聽的藝術,“色”可擾目,“音”亦可擾心,其創作本身對技術也有很強的依賴性,生態美學觀正是試圖把人從“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的意識中拔出來,將人的感性適應性升華到精神生態的審美範疇,克製技術的生態異化。
二、心態的回歸
現代社會中的情感危機、道德危機、精神危機不斷升級。麵對強大的社會現實,人類開始“逃避”。當時代一日千裏飛速向前發展時,影視作品中,要麼想象逃亡遠古,要麼退回簡樸,或傾心田園牧野。以往,傳統界定一直把主張回歸自然、逃離現實的行為貶斥為“消極浪漫主義”,那是因為我們毫無察覺而又堅定不移地站在工業社會的立場上說話。時至今日,
地球的生態危機逼迫影視創造者必須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重新審視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在近幾年,在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下,一些影視作品開始走上對“生態夢想”的下意識的“回歸之路”。
(一)人本心態:“回歸”?倒退?
有關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的哲學原則和人對待自然的基本倫理準則。影視作品中,是否需要徹底否定人類中心主義?還是在堅持以人的利益為核心同時兼顧自然萬物的利益?首先,我們必須認同“回歸”絕不是要“倒退”到遠古的時代,而是要尋回長久被人遺忘的存在。
海德格爾認為,人盡管和其他在者有所不同,但隻是自然的守護者。可見,“回歸”實際上是端正人的生存態度,發掘人的生存智慧,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糾正人在天地間被錯置的位置。 當然,對於這類影視作品,悠然南山,散淡平和的格調,顯現出的“回歸”,同時也是人類精神的一次自我超越,是向著人性豐富與崇高維度的無言闡釋。創作者內心的悠悠赤子情懷躍然畫麵,《麋鹿王》這類作品中,彰顯的就是在那個最初的原點上,生長、繁息、創造、憧憬與祈盼的和風,構築的天地人神和諧共處景象。《伴你高飛》可謂探討人與自然關係的影視佳作。作品旨在破除人類中心主義的成見,把關懷、尊重向人以外的世界擴展,突出強調了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一體。
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開始命題於強調人應當棲居於天地,而不是淩駕於天地自然之上或對峙於天地自然之外。如今,在人與自然嚴重割裂對立的時代,隻有建立這種思維,才有可能填平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鴻溝,撫慰人與自然之間的創傷,開創新時代的和諧與均衡。
在影視作品所展現的人與自然審美關係中,自然不應是被征服和索取的對象。隻有消解主客二元對立,喚起世界的本真存在,抑製人的自我膨脹,作品的主題才符合生態美學之存在。在作品中,我們隻有將自然顯現為有生命的、與人息息相關的個體來思考,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的親和關係。由此,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影視作品在救治自身同時也將救治世界,創作者在完善作品娛樂性的同時也將完善自身。對於影視作品召喚的生態“回歸”,絕不是人類夢想的倒退,而是人類站在現有的原點上換位前。而“回歸”隻是尋回這個長久以來被人遺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