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電影藝術地域性的表現(3 / 3)

在電影藝術中如何更好運用“聲畫—視聽”手段發揮電影藝術獨特的造型優勢來呈現地域性呢?很顯然,僅僅是直觀呈現顯然是難以表達出深刻的地域文化的內涵,這就需要借助多種電影藝術獨特的修辭手法。如在新疆本土電影《大河》中,為了展現塔裏木河流域人民與塔裏木河的親密相依的關係,影片開始伴隨著深情舒緩的背景音樂《塔裏木河》的響起,幹涸的塔裏木河的全貌緩緩呈現。在這裏,導演高峰將聲畫以比喻的手法傳達出塔裏木河是新疆人民的母親河以及人民對母親河懷有深厚情感的思想。在影片結尾,當塔裏木河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電影展現了“野鳥歸林,野獸歸棲”的畫麵而且伴隨著深情悠揚的呢喃女聲吟唱的《搖籃曲》,塔裏木河作為母親河的形象被強化了出來。此外,在影片中,為了強化塔裏木河母親河的意義,有幾個鏡頭是非常具有象征意義的。一是嬰兒時期的陳南疆躺在搖籃裏,搖籃卻漂浮在塔裏木河上,在河岸上冬妮婭正緩緩地拉著綁搖籃的繩子,深情地吟唱著《搖籃曲》。另一個鏡頭是阿布杜拉大叔靜靜地死在塔裏木河,河水寧靜,微波不動,似乎是在凝視著他的孩子睡去。這兩個極富情境的鏡頭具有深刻的隱喻含義,使得塔裏木河養育兒女的藝術意蘊唯美再現。

在電影藝術中,導演通過“聲畫—視聽”手段,運用再現、表現、隱喻、造境等電影化手段,實現了電影從表層次自然景觀與地域民俗的呈現向深層次地域文化的開掘,使地域文化釋放出生動的藝術氣韻,從而完成了“本土景觀”從視聽功能向話語言說功能的轉化,實現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電影主題的電影化闡釋和地域性的全麵呈現。

注釋:

①⑤⑥ 劉麗媛:《論地域文化版圖中的武俠電影》,河北大學,2013年,第4頁,第39頁,第4頁。

②⑦ 伍幫軍:《論中國風景油畫創作中的地域性特征》,新疆師範大學,2012年,第42頁,第34頁。

③ 王曉銘:《電影的地域特色與經營》,《電影藝術》,2006年第1期。

④ 李二仕:《地域文化與民族電影》,《電影藝術》,2005年第1期。

⑧ 吳玉霞:《民俗文化在新疆本土電影〈鮮花〉中的價值體現》,《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作者簡介] 吳玉霞(1973— ),女,陝西南鄭人,博士,新疆藝術學院影視戲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