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標的權重設置。每個考核項目占多少分值?如果是100分滿分,每個項目各占多少分?這裏麵切忌分值的平均分配。從上麵所講的指標牽引員工注意力的角度講,平均分配的指標依舊讓員工不知道該注意什麼。指標權重的設置依然要根據客戶的需求設置。與客戶滿意度最相關的因素都有哪些?客戶最在意的是什麼?隻有了解了客戶的需求、根據客戶的需求分配指標的權重,才是科學的。

4、指標之間不可有相互的重疊。比如說,“開頭語結束語”和“禮貌用語”,很多呼叫中心是把這兩項分開設置的,但實際上“開頭結束語”不是“禮貌用語”嗎?肯定是的,那麼為什麼要分開設置呢?合並成一項就好了。

以上所說的是設置質檢方案需要考慮的問題,這裏麵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先搞清楚客戶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再來說校準偏差問題。我每次在講質檢公開課之前會對企業的質檢工作做調研,在這份調研中有一個問題:“校準會上使用什麼分析工具?”很多企業回答是“質檢標準”或者“沒有”。校準會的重要性問題是毋庸置疑的,我每次講質檢課的時候會讓大家聽錄音現場打分,即便是專業質檢員,其打分的差異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校準會的有效性就尤為重要了。最簡單的校準工具就是標準差,看質檢員之間打分的差異程度。每個公司的質檢員打分的鬆緊習慣不一樣,有的公司的普遍分值比較高、有的普遍較低,其實這個問題不大,隻要大家標準一致就好,不能有的質檢員打分很鬆、有的人較緊,那質檢就沒什麼意義了。

再來看抽樣量問題。抽樣量不夠的我們都知道,這裏就不多說了。那麼抽樣量不夠導致結果不可信為什麼還要質檢呢?評價功能缺失了,質檢打分有什麼意義呢?仔細想來無非就是起到震懾作用,讓員工感覺到有人在監聽之後行為會有所控製。

關於震懾的問題值得我們細細思量。任何管理無非有兩種,正向的激勵和負向的考核。震懾顯然屬於負向的考核,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采取正向激勵的形式呢?比如說免檢,如果挑選出一部分讓人放心的員工,對他們進行免檢,給員工心理營造一種被信任、自己很優秀的感覺是不是也可以起到積極、準確、優質的目的呢?免檢的問題,個人認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質檢工作。

接下來我們再看價值提升問題。有些質檢經理曾經問我:質檢員每天隻會打分,聽不出問題來怎麼辦?我給的答案是:聽客戶。很多質檢員的注意力隻在員工身上,不會注意客戶的感受和需求,所以我的建議是質檢員在聽錄音時至少要有兩張表,一張是給員工打分的,一張是記錄客戶的需求和反映的。

誠然,關於質檢的話題會有很多,留待今後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