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味、牛肉以及電子商務(1 / 1)

美味、牛肉以及電子商務

隨筆

作者:操刀客

若幹年前,風靡中國大陸的時尚菜肴造型是刻花,廚師用蘿卜、胡蘿卜、冬瓜等等食材,花刀飛舞,刻出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古今人物等等造型,擺在盤子裏邊,引起食客陣陣驚歎。這樣的菜肴往往標價很高,一時間刻花成了名廚的必備手藝,要是不會刻花,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廚師;大飯店的菜裏要是沒有刻個花啥的擺著,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開的是飯店!

那個時候菜肴本身往往是被忽略的,食客們看著精美的刻花、吃著味同嚼蠟的菜品,竟然也會滿足、也會驚歎、也會付錢。

同樣的情形在米國也曾經有過,記得有米國一個頗為知名的電視廣告:牛肉在哪裏!一位好鬥、愛挑剔而又風韻猶存的老太太麵對著桌上一隻碩大無比的漢堡包眉飛色舞、笑逐顏開,可當她滿心歡喜地撕開漢堡包時發現中間的肉餡隻有指甲片那麼一丁點大。她始而驚訝、好奇,盯著漢堡包左看右看;繼而氣憤、惱怒;最後竟不自製地對著鏡頭發出了一聲大喊:“牛肉在哪裏?”一時間“牛肉在哪裏”不脛而走,膾炙人口,竟成了全美流行的口頭禪。

是啊,牛肉在哪裏!食客們去飯店,本來就是要去滿足味覺,饕餮之間需要用舌尖了解紅燒肉的腴美、龍蝦刺身的鮮活、菌菇的清香、青菜的爽口,刻花之類的裝飾本來就是錦上添花的附屬物,若真的是為了養眼,去山水之間豈不是更好?可是在某個時代,附屬的東西反而成為主流,本質的東西反而被嚴重忽視,那真是一個扭曲的時代。

當今的電子商務似乎也越來越重視“刻花”,反而忽略了電子商務的本質——生意。

比如QQ、一號店、京東等等電子商務平台,在發展運營商時一方麵要求加入的運營商交納保證金,另一方麵銷售款要半個月以上才會返還。試想:加入的運營商既要交納保證金確保自己持續運營,又要被占壓銷售款,除此之外還要自行承擔公司運營費用,從商務的角度看這件事情就是:一家公司為了一個平台的發展要向平台交納保證金、要給平台提供資金沉澱、發生的所有費用和風險還要自己承擔,參加的人估計隻能是神經病吧!

一個公平的生意應該是這樣的:如果你占壓貨款,就應該給對方保證金;如果你收取保證金,就應該給對方即時的資金結算;如果平台有很大流量,平台可以按照流量、展示機會甚至銷售金額收費,而不是利用自身的優勢地位收取額外的利益。

中國開放30餘年的零售業發展曆史證明,凡是利用優勢地位進行不公平貿易的業態都逐漸走向危機。最初國有商業企業不看市場、隻看關係,眾多企業銷售無門;當大賣場、連鎖店等現代零售業態進入中國之後,國有商業企業迅速失去了供貨商資源,走向衰亡;當這些零售業巨頭忙著向供貨商收取進場費、條碼費、服裝費、店慶費之類的苛捐雜費之時,電子商務的興起迅速讓眾多企業把未來發展方向瞄準了互聯網,線下零售業交易額迅速萎縮。如果現在的電子商務平台也采取同樣套路榨取供應商的時候,自己被替代的命運恐怕已經確定了。

刻花,不能取代燒菜。

電子商務的本質不是電子,而是商務,不能認識到這一點的電子商務平台就如同沒有牛肉的漢堡,那隻是個饅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