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和非完整家庭結構中的初中生在電子遊戲使用問題方麵沒有顯著差異,但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出現問題的幾率比較高。父母離異影響孩子各方麵的發展情況,經曆過父母離異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不過,父母是否離異對學生電子遊戲成癮程度和所玩遊戲的暴力程度沒有顯著的直接影響,但父母離異前很有可能經常發生破壞性衝突,影響孩子的情緒安全並對父母教養方式產生負麵影響。父母離異後,單親撫養人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加重,也會對其教養行為產生負麵影響,不利於孩子的學習技能和社會技能的發展,也不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從而間接地影響孩子的成癮程度和所玩遊戲的暴力程度。但是,雙親家庭的孩子同樣會出現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因素,尤其是父親功能和父愛的不足或缺失,而且這些家庭的母親功能也往往存在著不足和缺失。還有些雙親家庭父母經常發生衝突,教養方式嚴重不一致,這樣的家庭比單親家庭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些家庭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現電子遊戲使用問題。而那些不僅形式上完整而且父母功能齊全的家庭能夠為孩子提供輕鬆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足夠的關愛,有利於孩子學習技能和社會技能的發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這些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和人際關係都比較好,出現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可能性就很小。
雖然定量數據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初中生電子遊戲成癮量表的得分和所玩遊戲暴力程度的相關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性水平,但並非沒有影響,成癮傾向組各項指標的均值都低於正常使用組。從對定性資料的分析來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既影響孩子成長的物質條件,也會對父母的婚姻關係和教養方式產生影響。在父母的學曆、職業和家庭收入三個指標中,對孩子影響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學曆。總體來說,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家庭不利於孩子的發展,這些孩子所屬的同齡群體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更容易受不良同齡群體壓力的影響,因此他們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可能性更大,出現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幾率也更高。而那些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庭從孩子一出生就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和非物質條件,有利於孩子學習技能和社會技能的發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培養。他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學習成績和人際關係也比較好,出現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小。
家庭關係對初中生電子遊戲使用問題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破壞性的父母衝突使孩子感到應對能力差、自責、夾在父母之間左右為難並感到父母婚姻關係不穩定,無法獲得情緒上的安全感,更有可能選擇玩電子遊戲來逃避煩惱並重新獲得情緒安全,而且更傾向於玩暴力程度高的遊戲。父母衝突還會影響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給親子關係帶來負麵影響。親子關係冷漠或衝突激烈的孩子往往自我價值感很低,以消極的方式對待自己和他人,缺乏成就動機,因此往往學習成績和人際關係都比較差,攻擊性也比較強。親子關係不和諧還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監管的意願,也會降低孩子對父母監管的接受程度,從而削弱父母教育的效果。這些孩子更容易沉迷於電子遊戲而出現成癮和成癮傾向,所玩遊戲的暴力程度也較高,而且更看重遊戲中的暴力內容。而家庭關係和諧的孩子則情緒穩定,進取心強,而且對人友善,發展情況良好,沉迷於電子遊戲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父母教養方式對初中生電子遊戲使用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它從根本上影響著孩子的人格、自我價值感和成就動機等影響孩子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父母的溫暖理解是電子遊戲使用問題強有力的抑製因素,而懲罰、嚴厲和拒絕、否認則會給孩子造成情緒困擾並增加他們的攻擊性,從而增加他們沉迷於電子遊戲和偏愛暴力遊戲的可能性。從教養方式的分類來看,民主權威型的教養方式最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和諧的家庭關係又使得孩子能夠接受父母的監管。這種家庭的孩子發展情況最好,不容易對電子遊戲產生依賴。嚴厲權威型的次之。這種教養方式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甚至懲罰嚴厲,但也會給他們足夠的關愛,而且家庭關係和諧,父母教養方式一致,孩子會把家長的嚴厲和幹涉看作是對自己的關心,因此到目前為止發展情況良好,但這種教養方式不利於孩子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展。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有可能逐漸對這種教養方式產生不滿,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高度溺愛、嚴厲專製、忽視冷漠甚至兼而有之的教養方式、父母嚴重不一致的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致使他們發展受阻。這些家庭的孩子是出現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高風險群體。
但是,四個家庭環境因素並不是孤立地對初中生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發生影響,而是彼此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合力。同時,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單向的,孩子也會對家庭環境產生影響。這種長期的相互作用形成較為穩定的家庭互動模式,或促進或阻礙個體的發展,而不同的發展水平又直接影響著他們對電子遊戲的使用情況。這一結果支持“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基本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