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換一個角度來看,電子遊戲使用問題(包括成癮傾向)的出現其實並不完全是壞事,而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信號,需要家長和學校積極地去關注。如果沒有電子遊戲,他們也會表現出其他的行為問題,後果甚至會更加嚴重。因此,從事網絡成癮研究和治療的學者雖然認為網癮對青少年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他們也認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暫時緩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避免了本來可能會出現的更為嚴重的傷害性事件(如自殺、暴力犯罪),如武誌紅(2007)采訪過的多位心理學家就認為多虧有網癮給了這些孩子一個虛擬的安全島,所以甚至要感謝網癮。在我和陶然教授交流的時候他也認為網癮有其積極作用,它告訴家長和學校孩子的生活中出現了無法克服的困難,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需要立即為他們提供幫助。當然,這並不是說網癮/電子遊戲成癮是件好事,隻是相對於其他更為嚴重的行為問題來說比較安全,至少孩子在心理機能上基本上是正常的。如果家長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並立即采取積極的措施,完全有希望幫助孩子擺脫對電子遊戲的依賴,使其回歸正常的生活。但是,如果家長任憑孩子繼續迷失在電子遊戲裏,遲早會引起無法挽回的後果。

家庭環境因素對初中生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影響過程與方式表明,要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電子遊戲成癮以及沉迷於暴力遊戲所引起的種種問題甚至悲劇,不能靠簡單地阻止他們接觸電子遊戲。畢竟電子遊戲已經成為青少年最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本身並不是必然有害,禁止他們玩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明智的。解決初中生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關鍵在於從根本上消除導致他們對電子遊戲產生依賴的心理壓力,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首先就是家庭環境。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是相對穩定的,要改變起來比較困難,但做父母的可以致力於建立和諧的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改善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教養方式,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鼓勵,善於發現並欣賞孩子的優點,並及時有效地幫助孩子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玩電子遊戲的問題上,應對他們玩遊戲的時間和所玩遊戲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監控,避免形成過於沉迷遊戲影響學習、成績下滑更加沉迷遊戲的惡性循環,以及過度沉迷暴力遊戲導致情感、認知、行為方麵的問題。還要注意培養他們建設性的興趣愛好,減少電子遊戲對他們的吸引力,同時使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和潛能,提高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

對於已經出現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審視孩子生活中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和學校中存在什麼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因素,同時求助於專業心理醫生對孩子進行心理谘詢和治療,發現其心理問題的症結所在,並通過相應的心理治療手段幫助孩子擺脫對電子遊戲和遊戲暴力的依賴。同時,家長和學校需要加強溝通,聯手消除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引起孩子電子遊戲使用問題的心理壓力來源,幫助孩子重建生活的信心,避免他們再次回到電子遊戲中去尋求心理滿足。作者從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獲悉,經該基地治愈的孩子出院以後,由於原來的生活環境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他們中的一部分又重新回到了網癮中,因此該基地現在要求必須有至少一個家長陪同孩子接受治療,學習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要減少電子遊戲使用問題,還需要改善社會大環境,因為大環境不僅會給家長造成心理壓力,影響他們的教養方式,還會給老師和孩子本身造成心理壓力。對於初中生和其他年齡段的未成年人而言,目前最急需改變的就是過於看重學習成績的“單一評價標準”,建立多元評價體係,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機會,以便發揮自己的潛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避免他們沉迷於在電子遊戲中獲得的虛擬的成就感。對於那些學習上出現困難的孩子,我們應該從製度上采取對他們進行幫扶的措施。現在北京市的中小學校都不許學生留級重讀,這就使得那些因一時貪玩出現學習困難但又很希望有機會重新學習的個體失去了彌補損失的機會,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成績越來越差,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雖然有些學校采取分層次教學的策略,但其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不影響成績好的孩子的學習進度,因此那些差班的孩子往往會自暴自棄。如果能從體製上建立允許留級製度和對成績落後學生實施有效的幫扶措施,至少會大大減少因為學習困難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學生的比例。我們的大眾媒體和家庭問題專家、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專家應該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使更多的父母認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注意檢視自己的教養行為,建立和維護和諧的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避免孩子因家庭環境因素出現負麵情緒和發展不良而對電子遊戲產生依賴。同時,政府應加強對電子遊戲特別是網絡遊戲的管理,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家長和學生的媒介素養,增強他們對電子遊戲的認識,自覺地控製使用電子遊戲的時間並選擇健康的遊戲內容。

電子遊戲使用問題隻是兒童和青少年的行為問題之一,而不良的家庭環境是引發孩子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本研究對預防其他類型的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