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你發現她的短信比較曖昧,比較親密?

A5母:對,就說因為什麼,我發現現在小孩吧,因為年代不一樣,她特別敢說話,就說什麼親愛的,我怎麼聽你說這個話,我說肯定就是這種關係呀,我因為這事打她,她爸攔著我。

趙:揍她了?

A5母:我揍她了。

趙:她承認是那種關係?

A5母:她承認不承認是一回事,過後我揍她了,(她)跟我急了。你說當著她爸,你說你要是說站在我這頭,勸勸我,你勸一點我,你什麼事理解一點我,但他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我跟這孩子打過,但是我有點怕過激。她沒有說真正地理解我,你當父母怎麼著啊……完了第二天早晨上學去了,上學去了以後,她從學校走了。

A5的母親現在非常後悔,她意識到了自己在情緒控製上有問題:

“當時我老是那種腦子,就說有什麼病魔似的。就跟腦子神經,歇斯底裏那種似的。”

A5就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中長大,小時候不敢反抗,“跟個小貓似的”。但她也通過社會學習形成了暴力傾向,進入青春期以後就不肯再忍受,於是開始跟父母對打。而且由於父母兩個人總是對立,她對誰的教育也不認可:

“比較煩爸爸媽媽是跟他們兩個的對立有關係。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是被打起來的,而且我媽我爸總打架,有點暴力傾向那種,我一般,跟別的班的同學都會動手。”(A5)

A5從初一下學期開始上英語和數學課就聽不懂了,家長也想了各種辦法,但是她根本不願意努力(參看“家庭關係”部分)。母親想讓她重新讀一遍初二,補一下落下的功課,但是她堅決拒絕,“上學時候看小說,放學時候玩遊戲”,隻想趕快初中畢業上個職業高中。她玩過很多網絡遊戲,包括《超級舞者》、《泡泡堂》。《泡泡堂》玩過三年,但她現在最酷愛的是《勁舞團》,也許是因為這款遊戲比較簡單:“就是它放歌,然後有上下左右四個鍵,然後跟著鍵按就完了”。她一再強調玩這款遊戲“練級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為了“聽歌、放鬆”,但更深層的原因她沒有說。據《廣州日報》報道,這款遊戲的賣點是“開房”和“結婚”。男女玩家一拍即合後,可以“開房”跳舞;情投意合的,還可以“結婚”;“結婚”後“夫妻感情不合”的,可以隨時“離婚”。遊戲中花錢購買的“舞服”花哨甚至性感,直接勾起了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朦朧的好奇心和不成熟的欲望。A5也交上了一個男朋友,兩人經常約好一起在網上玩這款遊戲,那個男孩兒還時不時到她家裏來,她媽媽雖然心底不願意接受,但又覺得在她眼皮子底下讓兩個孩子交往比較放心,總比讓女兒和男孩兒一起出去好。A5看書的時候總是走神,但玩遊戲的時候可以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沉浸在浪漫的激情中,暫時忘掉學習上的失敗和父母給她帶來的傷害。

和A5的母親一樣,A4母親的教養方式也屬於包辦型的溺愛。A4的父親長期不在家,隻是偶爾回來住一兩個月,一般也舍不得管教兒子。由於A4無法達到母親的高要求,他母親對他也是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她的溺愛也是主要表現在對兒子生活方麵的照顧。她30多歲才生下兒子,加上兒子身體很弱,所以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一生病就帶他到自己工作的醫院打點滴。他對兒子照顧得過於仔細,連丈夫都覺得她太過分了,這又引起了她和丈夫的衝突:

A4母:……他爸爸還對我有意見,說我慣孩子了。所以我們倆的事呢,給孩子這樣的成長環境,造成孩子有時候分辨不出來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趙:那你們倆主要的分歧在什麼地方?

A4母:比如說他小時候身體不好,上小學以前特別容易發燒,他爸就覺得我對孩子照顧得太細心了。比如洗個臉刷個牙呀恨不得我去包辦。比如說吃什麼呀,都給他弄得特別細。還像嬰孩那樣地帶他,因為畢竟他太愛生病了,所以我就嗬護得更厲害了,恐怕他再有什麼身體上不好,耽誤課什麼的,所以生活這方麵我就照顧得太多。他爸就覺得我慣孩子,他就覺得我這方麵慣,可是我就覺得我應該這樣做,因為孩子實在太弱了。

她不僅自己溺愛孩子,而且也不允許丈夫偶爾管教一下兒子,兩個人經常為此發生衝突,所以她在兒子心目中沒有權威:

A4母:我自己怎麼對孩子發脾氣、耍態度、厲害都沒關係。可是隻要他爸爸稍微有一點,首先我就先受不了了。因為我覺得你跟孩子呆不了多長時間,你幹嘛對他這麼個態度?所以呢,他就覺得,你看,我管孩子你又不讓管。就這樣,總是這樣。

趙:當著孩子的麵爭執嗎?

A4母:我們很少當著孩子的麵,但是因為孩子,可能我態度上(不好),他說我:“別跟孩子麵前叫喚,好好說。”他可能就給我這麼兩句。可能我們兩個在背後也不會大的生氣,主要是因為孩子。

趙:他說您的時候您會反擊嗎?

A4母:說我的時候我反擊的時候非常多。孩子有時候會有一種錯覺,就是說我不喜歡你,爸爸肯定也不喜歡你,因為你老跟我們耍態度。他畢竟還是個孩子,不會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能理智地分析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對我。他現在特別地覺得我不好。就我媽說我,我爸為什麼不說我?我現在就跟他爸說,有時候你見不著孩子,你覺得還可以,跟孩子講一講,媽媽不容易,你要照顧媽媽。爸爸不在身邊就需要你來幫忙。這些話我覺得很容易跟他說,結果我就這麼教他,他就是不聽。他不會跟孩子這樣去溝通,這麼去教育孩子。

趙:那他會不會在您批評孩子的時候批評您?

A4母:應該是這樣。其實有時候這麼說起來容易,可是真正做起來,要克製自己也不是很容易。比如在孩子身上有時候真是壓不住火。

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她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健康成長,能夠出類拔萃,所以對兒子期望值很高。這可能也與她工作在一家著名的大醫院、周圍都是高學曆的人讓她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有關。更確切地說,她和A5的母親一樣,對孩子也是包辦型溺愛,所以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有著很高的要求,愛之深則責之切。A4母說兒子天性就比較執拗,有時候不肯聽話,她急的時候就打孩子,下手也挺重的,有時候把孩子屁股都打紫了。她現在也意識到當初自己在情緒控製方麵有問題,給兒子的心理造成了傷害:

“孩子總覺得我要打他,當然我後來覺得那是對他心理的傷害,當時我會打他,老對他大呼小叫。因為畢竟他的脾氣是那種脾氣,所以我有點像鬥氣一樣,不得不那樣。現在我不情願跟孩子耍態度什麼的,其實有時候過後自己心裏也挺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