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由感受,自主探索(1 / 2)

自由感受,自主探索

幼教天地

作者:林丹鳳

摘 要: 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和實施,教師重新認識了美術活動的教育價值,樹立幼兒是活動主體的意識,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獲得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實際上每個孩子天生喜歡塗塗畫畫,且都具有藝術潛能。教育要嗬護孩子的天性,保護他們的“喜歡”。

關鍵詞: 美術教學 自主探索 小班玩色遊戲

如何讓孩子喜歡美術課堂,始終保持積極、濃厚的興趣;在美術活動中,如何教、教什麼;如何關注孩子技能技巧的學習,同時更關注情感態度的培養;孩子的經驗習得,究竟是教師教會的,還是在多次活動經曆中自主架構起來的?在活動中,小班玩色遊戲通過尋色、玩色、塗色三個環節的精心設計與層層遞進,體現了指南背景下小班美術活動的組織策略與教師的教育智慧,喚醒了老師們對指南藝術領域的深入思考。突出體現在以下方麵。

一、遊戲情境,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美術活動是孩子情感高度參與的一種活動,必須將孩子的活動熱情充分激發出來,使其積極、投入、愉悅地參與,因此我在本次美術活動中始終貫穿情境。小班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他們把繪畫當做一種遊戲對待、實踐。隻有在這種繪畫遊戲中,孩子才感到無拘無束,沒有精神壓力,對繪畫具有濃厚興趣,才能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幻想盡情釋放。在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遊戲情境,始終讓幼兒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新奇感,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

(一)遊戲情境喚醒孩子對色彩的已有經驗。老師當魔術師利用魔術變出紅、黃、藍三根棒棒糖,喚起孩子對色彩的已有經驗,利用幼兒身上罩衣的顏色跟棒棒糖玩“找朋友”遊戲,進一步鞏固對紅、黃、藍三元色的認識。

(二)遊戲情境激發孩子對玩色的濃厚興趣。賦予幼兒適當的角色,當小魔術師變出顏料水。小魔術師運用魔力讓礦泉水瓶裏的顏料溶於水中,幼兒在自主操作中直觀地感知顏料溶於水的過程,在與美術材料親密接觸中幼兒產生了對玩色的濃厚興趣。

(三)遊戲情境感知油水分離的神奇現象。大紙張上藏著許多秘密(事先用白色蠟筆畫過各種動植物的紙),小魔術師應用調配出來的顏料水把紙張上的秘密變出來。同時提供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如工具、顏料的多種選擇),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感知油水分離的神奇現象,讓幼兒覺得繪畫就是在“玩”遊戲,在這些有趣的遊戲中,幼兒不但對繪畫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且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美術學科中顏料調配、工具使用、塗色方法等技能。

二、淡化技能,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為什麼有些孩子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出現畏難情緒,不敢畫或說“我不會”呢?因為傳統美術教學過於強調技能,一些孩子達不到老師的要求而喪失興趣,出現不敢畫、不會畫的現象。由於小班幼兒小肌肉群發育遲於大肌肉群,手的精細動作發展較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對於工具的使用、塗色的方法,我並沒有做過多的要求和幹預,更沒有技能上的示範。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工具、顏色,活動過程中幼兒會用感覺發現怎樣握筆才舒服,自主探索發現工具如何使用,塗色方法有哪些?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了非常豐富的感性經驗。有些幼兒同時使用兩種工具,發現海綿刷比滾筒吸水性強,也比較寬,塗色速度更快。幼兒在自主操作中感受不同工具帶來的不同效果,從而獲得比老師直接傳授給他知識更深刻的直接經驗。在活動中老師對於色彩的使用也是全開放的,沒有要求和限製,幼兒在使用各種顏色進行玩色的過程中,有的先使用一種顏色再塗上另一種顏色,驚奇地發現混色的奇妙現象,迫不及待地告訴同伴他的發現,“快看,我先塗黃色的再刷上藍色的,變成綠色的”。他們對各種各樣的色彩產生強烈好奇,激發幼兒好奇心、求知欲,為下次玩色遊戲留下更大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