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後教(10分鍾左右)
教師重點講述:
(一)NaCO、NaHCO的水溶液能減輕蜜蜂蜇後帶來的痛楚的原因(讓已掌握的學困生講,教師給予肯定補充、更正):健康人血液的pH保持在一定範圍內變化,這是因為血液中存在血液酸堿平衡:HCO?葑H+HCO醫學上稱之為血液酸堿平衡。當人受到叮咬時,皮膚上常起紅疹,這是因為蜜蜂蜇人後注入的酸性物質導致人體血液酸堿平衡被破壞致。被黃蜂或蜜蜂叮咬後,其處理的方法卻不相同,這是因為黃蜂分泌物中含有的是一種堿性物質(主要成分為組胺、五羥色胺),而蜜蜂分泌物中含有的是一種酸性物質(主要成分是蟻酸)。被黃蜂叮咬在患處塗抹食醋即可;被蜜蜂叮咬:在患處塗抹純堿、小蘇打或肥皂水溶液。
(二)鹽的組成與鹽溶液酸堿性的關係:強堿弱酸鹽的水溶液顯堿性;強酸弱堿鹽的水溶液顯酸性;強酸強堿鹽的水溶液顯中性。即強堿弱酸鹽呈堿性;強酸弱堿鹽呈酸性;強酸強堿鹽呈中性(不水解)。結合學生的討論,利用多媒體動畫模擬CHCOONa的水解過程,生動形象地說明CHCOONa的水解原理。
分析:CHCOONa溶於水時,CHCOONa電離出的CHCOO和水電離出的H結合生成難電離的CH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產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時,c(OH)>c(H),從而使溶液顯堿性。
可見,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從而得出鹽類的水解的定義及實質。
定義:這種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實質:弱酸的陰離子或弱堿的陽離子與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弱酸或弱堿)。
強調:鹽類水解使水的電離平衡發生了移動,並使溶液顯酸性或堿性;鹽類水解反應是酸堿中和反應的逆反應;鹽類水解是可逆反應,反應方程式中要寫?葑號。
(三)分析NaCO的水解過程,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讓已掌握的學困生講,教師給予肯定補充、更正)。
(四)以NaCl為例,說明強酸強堿鹽不水解的原因(讓已掌握的學困生講,教師給予肯定補充、更正):由於NaCl電離出的Na+和Cl-都不能與水電離出的OH或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所以強酸強堿鹽不能水解,不會破壞水的電離平衡,因此其溶液顯中性。
[師生雙邊活動]師生共同得出鹽類水解的規律: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都弱雙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
五、當堂訓練——每一位學生當堂做練習(10分鍾以上)
學生課堂練習:1.分析NaHCO和NaClO的水解過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2.課本59頁的相關練習。
此時,學生通過討論或者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並及時找出那些學生自己解決不了需要引導、點撥的知識點;教師指導學生明確答案,互閱練習,及時反饋,訂正錯誤;教師對巡視時找出的學生解決不了需要重點解決的知識進行點撥、講解,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所學知識當堂得到鞏固和運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杜林.學科教學建模叢書[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光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洋思中學教學模式析[J].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