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作探究。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筆者將學生分組。分組學習要求教師放棄逐句逐段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合理分組,並鼓勵大家相互交流,實現小組合作與交流。在分組時,教師要注意積極發揮應有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實際特點等,並結合學生的個人意見,對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劃分。筆者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個人意願,劃分出若幹小組。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出,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的時候,接觸麵產生的對相對運動產生阻礙的力即為摩擦力。並提出問題: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是什麼?摩擦力具體在什麼地方產生呢?摩擦力的方向和實際作用是什麼?鼓勵各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分組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自己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獨一無二的角色,並承擔不同的任務。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筆者積極鼓勵各小組成員交換意見和心得體會等,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充分發揮力量,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
三、課後延伸探究
初中物理《摩擦學》一節涉及很多理論知識,若一味學習各種理論,則顯然無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積極進行課後延伸,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究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教師要注意積極將教學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等與自身的生活實際聯係起來。筆者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結束課堂交流和總結,即按照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一些簡單的物理學小實驗,結合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課餘時間多思考關於摩擦力的問題,並結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象,進行積極探究。
“導學激趣”探究教學模式不同於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科學指導,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水平。以上筆者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進行分析,通過研究發現應用“導學激趣”探究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曹殿軍.激趣導入事半功倍——例談初中物理課堂導入設計[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30(6):27-28.
[2]賴瑞明.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學的實踐探析[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1(4):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