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2 / 2)

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1.進行學法指導。如在教《我愛你,中國》一文時,全文的段落結構一致,所以教師可以重點指導學生分析一段,然後歸納這段的學習方法,再把這段與其他段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學其他段落,由扶到放,充分體現學法指導。

2.讓學生自學、討論、質疑。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在學生自學、討論前首先出示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有的則讓學生自學質疑,通過讀課文,提出疑問。

3.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四大任務,閱讀的最終目的還是落在“寫”上,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不能孤立進行,要有機地與作文教學相結合。在教學中,對於學習讀寫例話、歸納閱讀方法等,要放在重要位置上,重視發揮課文的範文作用。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在教學時最好能采用多媒體,這是最能吸引學生的,學生在圖文並茂的環境裏學習會事半功倍。

四、深挖文本內蘊

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融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情感,從而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心靈的共鳴。在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專家多次強調教科書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語文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注重用好教科書,注重引導學生鑽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內蘊,讓學生直接麵對文本,認真地讀,充分地讀,用心地讀,用心感悟。如教學《草原》一課,教師課前可播放讚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後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後麵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激發了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效率,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拓寬閱讀視野

閱讀教學要得到補充和延伸,需要課外閱讀。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規定,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50篇(含課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所以,教學任務的完成僅靠課堂上的課文閱讀指導是不夠的,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除了學校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外,還可以要求家長給學生訂閱雜誌閱讀。閱讀之後的檢查很重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周記,要求學生把讀過的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寫出來。或者在班上開展複述敘事性作品大意的活動,讓學生說說自己讀的文章。我們要通過課外閱讀渠道的開拓,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實施對教師閱讀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強調既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又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還引導孩子兼顧課內外閱讀,繼而拓寬審美視野,發展創新思維,提高語文素養。為此,教師隻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閱讀教學課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