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安慰別人的時候會說“人生是沒有圓滿的”,你不能得到一切,不圓滿那隻是相對的說而已。我們所擁有的,其實就是另一種圓滿。
我們從一次次的遺憾中領略圓滿。如果沒有分離的思念,怎麼會領略相聚的幸福?如果沒有經曆過被出賣的痛苦,怎麼會領略忠誠的可貴?如果沒有品嚐過失敗無奈的滋味,又怎會體會成功的喜悅?如果沒有遭遇疾病的侵襲,怎能體會健康對人的重要?在紛紛擾擾的人世間,能夠相聚,能夠擁有,彼此忠誠,長相廝守,不正是一種圓滿嗎?
心平氣和
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要想做到“心平氣和”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不順心而變得心浮氣躁,很容易生氣,甚至迷失了生活的方向,還有人悲觀厭世。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不妨學著以心平氣和的心態去調節,用寬大的胸懷去接納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吧,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做到心平氣和,對人、對己都有好處,利人利己的事為什麼不做呢?
衝動是魔鬼,心平氣和最心寬
生活中,因芝麻大點小事而大發雷霆,因一句半句閑言碎語而怒發衝冠,甚至由於對方一個不經意的表情而怒不可遏的種種情況,都是衝動。也許,衝動者並無惡意,隻是讓衝動衝昏了頭腦,等到衝動過後才後悔萬分。所以從根本上講,受害最大的還是衝動者本身。
不要因別人脾氣暴躁而生氣,也不要因悲慘的事而沮喪。衝動的直接觸發是一個“躁”字:急躁,浮躁。古往今來,古人對醫治“躁”病妙法良多,例如古人的“安詳是處事第一法”,就是說不急不躁是處理事物的第一等方法;“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就是說過分浮躁之人,一定沒有深刻的認識;“處事最當熟思緩處”,告訴人們遇事進行處理,最佳做法是深思熟慮和延宕一下再辦。“逆境順境看襟度”,這“襟度”意思就是指涵養,有涵養好,涵養過人尤好。“世上閑言碎語,一筆勾銷”,這就是良好的心態,心平氣和,不去計較雞毛蒜皮之事。
衝動是你經曆挫折的一種後天性反應。你以自己不欣賞的方式消極地對待與你的願望不相一致的現實。水受到激發,就會泛濫無邊;火受到激發,就會蔓延;人受到激發,就會作亂。在激發怒氣的情況下,君子也會變成小人。
衝動如果過度了就會變得愚蠢。畢達哥拉斯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在受到侮辱或攻擊的時候,衝動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它隻能使你陷入社交的困境。由於情緒失控,頭腦不清醒,就更難達到擺脫困境的途徑。這時候唯一可取的是保持冷靜,冷靜能使自己客觀地從對方的攻擊中尋找出他的不符合事實、不近情理之處,抓住他的弱點,分析他的目的,然後采取對策,加以揭露,予以反擊,使自己轉危為安。衝動就像是玩火自焚,既燒灼了自己,又傷害了別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因為小事而衝動,造成更大的失敗,是最令人痛心、後悔的事。
一個年輕的農夫,劃著小船,給另一個村子的村民運送自家的農產品。這一天天氣酷熱難耐,農夫汗流浹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劃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運送任務,以便在天黑之前就可以返回家裏。就在這時,農夫發現,前麵有一隻小船,沿河而下,迎麵向自己快速駛來。眼看兩隻船就要撞上了,但那隻船並沒有絲毫避讓的意思,似乎是故意要撞農夫的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