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間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和傳承
藝文論壇
作者:褚少楠
[摘要] 在全球化時代,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緊密,伴隨著文化商業化帶來的經濟利益等問題的突顯,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成為當代社會民族文化發展的主題。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和傳承,首先,要有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賴以生長和發育的良好文化生成環境;其次,社區民眾的文化自覺至關重要;再者,文化多樣性作為一種普世價值觀得以尊重和確認。
[關鍵詞] 民族民間文化 文化生成環境 文化自覺 文化多樣性
民族民間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精神世界的寫照,又是這個民族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結晶。保護和傳承各民族民間優秀的文化傳統是在現代化程度日益強烈、範圍日益擴大的形勢下,對全世界日益消亡的民族民間文化的現實關照,也體現了人們對於“現代性災難”的深刻反思。所以,在社會文化變遷劇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尊重與保護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已經成為世界各族人民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一、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的關鍵是培育良好的文化生成環境
要保護和傳承好各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關鍵就是要保證這些文化藝術有好的賴以生長發育的土壤和環境,即文化生成環境。要保護好民俗這塊土壤,必須讓民眾從民俗活動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悅、快樂和鄉情親情,讓他們在世代相傳的民俗文化活動中感受到獨特的文化情致和魅力,感受到傳統文化與他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有了這一點,各種鄉土藝術、民間信仰等,都會融入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凱裏東南27公裏的苗嶺腹地有個美麗的村寨——郎德苗寨。這個村寨和周圍的一些寨子都保持著非常濃鬱的本地傳統的民俗文化,其中很多民俗活動都離不開鬼司,他們至今仍沿襲著傳統的祭白虎神(自然神)的儀式。傳說白虎神給了他們這片土地和吃的糧食,寨民們許諾要世世代代年年供奉白虎以保平安和豐饒。本寨的鬼司經常在一些喪葬、取名、結婚、占卜、建房等活動中被邀請去寨民家中做法事。
筆者曾經見過朗德苗寨的鬼司主持的祭白虎神的儀式。這種儀式通常在某人或某家有了什麼災難時進行,鬼司如果認定是因為觸犯了白虎神,便會舉行儀式,用供品向白虎神告罪。在這個過程中,鬼司會不斷的念密語,意思是與白虎商量、講道理,讓白虎神幫助他們的生活,而不是毀壞。鬼司是經過嚴格的挑選和培養的,除了要有著超凡的記憶力和感知力,還要具有身心的超敏感能力,村寨的人對寨子的鬼司都很敬重,參加這個儀式的人都很虔誠,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傳統的生態倫理道德和信仰的場景。
現在很多比較原始的地區還沿襲著這種祭祀的活動,如果用科學理性的價值觀去解讀這種文化,朗德苗寨的鬼司肯定會被認為是封建迷信文化的宣揚者,祭祀活動也會被認為是一種封建迷信的糟粕,這樣的活動肯定是要予以破除的。然而,從人類學的視角分析這種文化事相,苗寨寨民的日常生活意義都深刻的根植於這種祭祀儀式之中,一個簡單的儀式蘊涵著苗寨人對天地人神的理解和認知,也是解決個體和家族之間矛盾糾紛複雜關係的一種重要手段。毫不誇張的說,這種被現代人視為荒謬的儀式,正是維係著苗族人千百年來繁榮有序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試想如果朗德苗寨的日常生活被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逐漸同化,祭祀儀式漸漸消失,那麼其民族文化的根基也就逐漸喪失了。所以,要保護民族民間文化就要保證各種民族民間文化有一個良好的生存土壤和載體,各種民俗一旦消失或者被外來文化和主流文化所同化,那麼人們也就不再會有這樣的民俗文化活動的需求了。
一種文化的生成環境與很多因素密切相關,一種民俗活動也會隨著社會的、文化的變遷而產生變異。政府、媒體、以及權威機構的評價和態度是影響民族民間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來自政府層麵的推動和支持,會促成傳統民俗活動的恢複、發展和繁榮,有了民俗活動這塊土壤,文化傳人就有了顯身手的空間和發展傳承的條件,反過來,民間文化生成的土壤也自然有了富足的養料,能滋養出優秀的民間文化傳人。
二、民族民間文化傳承的關鍵是強化社區民眾的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概念,最初是由我國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提出來的,費孝通先生將文化自覺歸結為16個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認知、理解和詮釋自己的民族文化曆史,聯係現實,尊重並吸收其他文化的經驗和長處,與他種文化共同建構新的文化語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自覺。
費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覺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內涵,應該是指擁有和傳承著一種文化的民族、社區或者個人,一定要對自己的文化有一種自覺的意識,能冷靜地看待自己文化的利弊,並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來保護它、發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