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霏霏(下)
大梁軍民連同皇帝都在邊疆度了一個冬天,誰也沒想到,那次奇襲。
連匈奴也知道新年對於中原人的重要性,但,匈奴人打仗可是不過節的。
那個夜晚,單於親自帶兵襲擊梁營,眾將士不防,大敗,最嚴重的是,皇帝被俘虜了。
單於宣稱,如果要讓皇帝平安歸來,必須要用金銀財帛來贖,所出的價是當年議和時的十倍,並且要割整個燕雲十六州給胡人。
消息傳過來時,整個中京都陷入了絕望,度過了最慘淡的一個新年。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暫理攝政的蕭後身上,還有那些虎視眈眈的,居心叵測的。
蕭後猶豫不決。
後宮以崇慶皇太後為首的要求拿金帛來贖皇帝,而前朝卻有些動蕩不安。
“你準備怎麼辦?”她看著蕭越歌問道。
她在她麵前斂衣下跪:“母後,兒臣……兒臣準備如太後所願。”
她麵色慘白,如果是這樣,那大梁將成為第二個南宋。
可是還能怎樣呢?難道就讓他為胡人所虜?她想到每次高宗親征,也都將國璽交與她,也每次都告訴她,如果他被俘,萬萬不要顧及他的生死,一定另立晉王慕生為帝。可是如果他真的被俘,她能真正做到這些嗎?
她微微歎了口氣。
蕭越歌離開的時候,忽然握住了她的手說了句:“請母後放心,陛下定然平安歸來。”
她抬起頭看到了她溫婉而不失堅毅的麵容,越歌說道:“如果陛下真的戰死沙場,我也一定生死相隨。”
三天後,蕭後終於妥協,答應了單於提出的所有要求。
然而就在那天,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本來已經在大本營慶祝的胡人忽然遭到了奇襲,為首者正是皇帝。
原來皇帝根本就沒有被俘,那不過隻是皇帝的替身,楊衍早就料到匈奴會在除夕那一天襲擊梁營,早將主力撤退,隻有一些老弱病殘守著大本營,所以匈奴得手才會分外容易。
戰局膠著,敵軍強悍,唯有這樣置之死地而後生,方可有所進展。
可縱然是這樣萬萬想不到的偷襲,胡軍依然勇猛不可一世,鏖戰至東方泛白,直到皇帝在馬上親取單於首級,方才結束。
剩下的就是秋風掃落葉,單於既死,大軍潰敗,剩下的幾位匈奴貴族也無心戀戰,匆匆撤退。大梁此次收獲頗豐,除了原本的失地,還收回了在魏朝時就被匈奴霸占的河套地區。
除了楊衍之死。
他死在那個突襲匈奴的夜晚,在亂軍中中了匈奴的毒箭,氣絕身亡,皇帝追封他為安國公,以郡王禮葬之。
匈奴乃是西域最為強悍的民族,聽說匈奴敗於梁國那個少年皇帝之手,不禁震撼,紛紛前來俯首稱臣,稱皇帝為“天可汗”。
然後便是邊境幾十年的靖寧,太平盛世,海晏河清。
大約是在建平十二年,她的身體越發不濟了,纏綿於病榻已久。
她握緊了跪在床邊的蕭越歌的手,說道:“我是不行了,要去見高宗皇帝了,隻是在死前,我想再見一見他。”
越歌看著她蒼白病態的臉,點了點頭。
慕生來的時候,看著她,有些驚訝:“怎麼病成了這種樣子?”
她望著他,勉強一笑:“陛下,我已經五十歲了。”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可是你的樣子一直都是二十多歲的樣子。”
她想她活不過一刻鍾了,可許多事還沒有問他。
於是她掙紮著坐起,直視著他:“當年高宗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
像是不可置信似的,怎樣也壓製不住的感情,他忍不住驚訝,這麼多年,他一直以為她不知道,或者說根本不曾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