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霏霏(上)(1 / 3)

而這位新後,也不過隻在在鳳座上待了三年,便難產死了。皇帝下旨新納邵王之女尚齊郡主為妻。

雖然是繼後,但皇帝下令一切以元後禮待之,不僅有冊後大典,還有大婚。十裏紅妝,遍地錦繡,上一次皇帝大婚還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了,宣宗納惠寧皇後。

所有人都說皇帝寵愛這位新後,因為皇帝在登基之前已經娶了妻室,按製是不應該還有大婚的,但是皇帝執意而行,禮部也沒有辦法。

見過那場大婚的人,在他們垂暮之年還忍不住和膝下一堆兒孫說:“當年世宗皇帝大婚,我之後活了這麼多年,也再沒有見過這樣盛大的場麵……”

首先是納采,曆代的納采,不過是男方向女方贈以薄禮,但皇家就算是薄禮也足以令人驚歎不已。金銀首飾,古物擺設,千金的纏頭錦流水似的送到蕭家,饒是久居中京的親貴富豪也不禁被這天家富貴而驚歎。

納采尚且如此,大征的時候更是驚人,足足發了五天才完,一開始大家還對這個那個珍寶嘖嘖稱奇,到了第五天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再發出好奇驚歎的聲音了。

欽天監定好了日子,剩下的便是親迎了。

皇帝大婚與民婚的步驟是差不了多少的,一樣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不過皇帝身份貴重,又豈能屈尊就卑,一般都是遣使節來“奉迎”,宣宗便是遣他的兩位叔父韓王和趙王來甄家迎惠寧皇後,可慕生為表鄭重,下詔要親迎其妻。自大議禮事件後,禮部就再不敢違逆皇帝,也就同意了。

於是大婚那天,基本上所有的中京居民都見到了這位少年皇帝的俊采風流,容顏無雙,不禁更加羨慕新後。蕭家接完皇後之後,浩浩蕩蕩的車隊駛向梁宮,從永定門進入再至正華門,在交泰殿裏完成了皇後的冊立儀,再從德勝門進入鳳鸞宮合巹,完成了大婚。

這樣的隆重,在中京一時都被傳為奇談,有人說是因為皇帝初下聖旨的時候,邵王百般推辭就是不願把女兒嫁到皇家,所以皇帝才會逾製辦這樣一個盛大的婚禮,來安撫邵王。

但在大婚的光彩落幕後,很快歸於平靜。

這位新後也如解憂一般時常至上陽宮去看她,但與解憂不同的是,她比解憂要美得多,甚至比柔安還美,如月光透過鮫綃後那淡淡幾筆的描畫,不是那麼逼人的美豔,淺淺溫潤。

她也絕不像解憂那種近乎軟弱的溫婉,她的眸子如黑曜石般沉靜,卻自有一種無法撼動的堅硬。

和解憂聊天,慕生對她是個忌諱,談到他的時候,她總會沉默不語,微微垂首。而新後蕭越歌在甄晨麵前從不避諱談他,她說,他還隻是個孩子。

這句話從這個小慕生七歲的皇後口中說出,她卻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也許上天也不忍他如此孤桀痛苦下去,傷害身邊人,也傷害自己,於是他讓他誤打誤撞地娶對了人。

有一天,蕭越歌在和她談天的時候突然告訴她,皇帝要對匈奴開戰。

那是在深秋,窗外的蟬鳴聲已經隱約而微弱,颯颯的涼風從微敞的窗吹來,她知道,秋天是肅殺蟄藏的季節。

建平八年春,四十五歲的邵王蕭定終於死去,其實他自在昭成二年的諸國之戰時受了重傷後身體就時好時壞,但他仍在駐守邊疆,曆經百戰。

這百戰無一落敗。

他的威名從薊門,越過祁連山,穿過樓蘭,傳到了匈奴腹地深處,令整個西域都為之戰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