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磨硬泡是指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使辦事難的堅冰溶化,從而最終感化對方,而達到自己辦成事的目的。軟磨硬泡初聽起來有些死皮賴臉的味道。然而,究其實質,它與耍賴、無理取鬧有著根本不同。它立足於韌性與耐心,著眼於感化對方。
比如笑臉相向,厚臉相迫,幽默開道,死纏爛打,調動眼淚、苦苦哀求,等等,都是軟磨硬泡辦事術中的具體手段。而這些都是求人辦事最為有力的技巧。取得對方的認可、同情甚至讚賞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不過,軟磨硬泡也要注意對象,要注意方法,如果不分對象、不講條件一味糾纏,則會落個無賴之名,求人辦事更是難上加難。
1.以足夠的耐心磨成事
埋頭做事者常常是事業心很強或對某事很感興趣的人。一旦開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願再見他人。這種人往往惜時如金,鐵麵無情。要敲開這種人的門,首先不要怕碰“釘子”,還要有足夠的耐性,並且要善於區分不同情況或硬纏或軟磨,直至達到目的。
畢加索之子小科勞德正是用軟磨的辦法才敲開了正埋頭作畫的母親的門。
小科勞德之母弗朗索瓦茲·吉洛特十分愛好繪畫,一入畫室便不容有人打擾。一次,兒子想讓媽媽帶他去玩,可吉洛特已全身心投入到繪畫上,聽到敲門聲和兒子的喊聲,隻是回應了一聲“噯”,仍舊埋頭作畫。停了一會,兒子又說:“媽媽,我愛你。”可得到的回應也隻是:“我也愛你呀,我的寶貝兒。”門還是沒開。兒子又說:“我喜歡你的畫,媽媽。”吉洛特高興了,她答道:“謝謝!我的心肝,你真是個小天使。”可仍舊不去開門。兒子又說:“媽媽,你畫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筆,但沒有說話,也沒有動。兒子又說:“媽媽,你畫得比爸爸好。”
吉洛特的畫當然不會比丈夫——繪畫藝術大師畢加索畫得更好,但兒子的話卻句句說到了她的心裏,她也從兒子那誇大的評價中感到了兒子的迫切心情,最終還是把門打開了。
如果你所追求的異性是一位事業型的人,那麼你可以用“磨”讓他不耐煩,最後不得不舉起白旗向你投降。當然,如果對方從心裏對你感到厭惡,你就是煩死他也沒有用。
有位香港女作家,在濃濃的浪漫情調中與大陸某男士結成情緣,她曾經稱那位男士是追她的男朋友中條件最差的。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至幾年前,那是她第一次赴上海,是為洽談自己的小說授權給上海某家出版社出版而前往的。一次晚宴上,女作家和某男士相遇,男士深為女作家的人生體驗所激動,晚宴後就告訴她一句驚人之語:“我可以追求你嗎?”她當時隻當成是一句玩笑話。不料男士真的開始展開猛烈追擊,他帶了好多朋友,每天從早上開始,一起在她下榻的大酒店“站崗”。對於男士此舉,女作家感覺如遇恐怖分子,不敢踏出飯店一步。而緊盯不放的男士便不斷以電話“騷擾”女作家,並告知她“如果再不露麵,便要通知你的所有朋友,告訴他們我要追你。”被逼得無路可跑的女作家,急中生智說:“你請我喝咖啡,我們好好聊聊。”
她知道大陸人收入低,索性一口氣喝了五六杯咖啡,準備使追求者“破產”。結果他也跟著叫了五六杯咖啡,結賬時不但沒有囊中羞澀,反而給了服務員一筆數目不小的小費,讓對方知難而退的計謀沒有得逞。
最激烈的是,她在上海的最後一夜,鼓足勇氣的那位男士,竟在大庭廣眾之下猛烈親吻女作家。霎時花容失色的女作家久久不能言語,隨後激動得幾乎落淚說:“你怎麼可以這樣。”當她離開上海,那男士更是一路窮追猛打。赴西安,追蹤到西安;抵達台北,越洋電話不知打了多少個。
至此,女作家說:“隻要我存在地球上一天,似乎都無法逃出他的手掌心。”隻好宣布投降,宣告結婚。
“磨功”終於“磨”來有情人。可見有了足夠的耐心,無論多難求的人都能成功地說服和爭取過來。
2.疲勞轟炸的力量
美國人喜歡以打乒乓球的方式來辦理事情,雙方都可以發球,幾個狠狠的快攻後,球賽即告結束,接著便去忙別的事情了。而東方人卻喜歡馬拉鬆的車輪戰,問題一個接一個,且非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可,有如棒球手利用迅速不斷、而又毫無意義的動作,來幹擾打擊者一樣,把對方弄得暈頭轉向,勞累萬分,隻想快快把事情結束,對結果就不太計較了。以20世紀70年代的巴黎和談來說,一開始越南代表就在巴黎租了一個別墅,簽下為期兩年的租約,而美國的代表卻隻在裏茲的旅館,訂下一個按日計算的房間。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耐心,也不認為交涉會拖得很久,即使過去受過韓國板門店談判三年的教訓,仍然不習慣作長期交涉的打算。其結果可想而知。
事實上,正如越是嘈雜的機器,所獲得的潤滑油就越多。如果能有堅韌的耐心,不厭其煩地把事情攪和在一起,對方除了必須更辛苦地工作外,還要忍受不斷的轟炸,等他疲勞之餘,正想撒手放棄,而你卻纏著不放,做地毯式的攻擊,伺機向對方提出“最後通牒”。對方在煩不勝煩的狀況下,惟恐淩晨兩三點鍾時,還要斡旋於此頭痛問題中,一般都會寧可同意看來還算合理的條件,以“根除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