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感情動物,人生存在到處充滿感情的世界裏,以“情”動人者,方能動其心;用“情”求人者,必能有求必應。要想辦大事,就要學會未雨綢繆,舍得進行感情投資,於無聲處用情,於急難時辦事。
人情,有親情,有友情,有同鄉之情,有同事之情……隻要善於開發,人間處處真情在;求人辦事,可以情動人,以感情操縱人,以誠相求,甚而至於跪請求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總之,情用足時事必成!
1.善用感情投資,運用人情效應
萬事求人難,相信隻要求過人的人心中都有深刻的體會。現實生活中,為了求人成功,人們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甚至無所不用其極,當然,有的方法並不可取,但也從側麵反映了求人確實很難。但運用人情效應有預見性地進行感情投資,雖然一時看不出有何作用,然而往往在辦事的關鍵時刻顯露奇效。
日本某企業的董事長手腕高人一籌,他運用感情投資的人情效應,為自己辦成心中的大事——企業長期的發展立了大功。
他長期承包那些大電器公司的工程,對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這位董事長的交際方式與一般企業家的交際方式的不同之處是:不僅奉承公司要人,對年輕的職員也殷勤款待。
誰都知道,這位董事長並非無的放矢。
事前,他總是想方設法將電器公司內各員工的學曆、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和業績,作一次全麵的調查和了解,認為這個人大有可為,以後會成為該公司的要員時,不管他有多年輕,都盡心款待。這位董事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日後獲得更多的利益做準備。
這位董事長明白,十個欠他人情債的人當中有九個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現在做的“虧本”生意,日後會利滾利地收回。
所以,當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輕職員晉升為科長時,他會立即跑去慶祝,贈送禮物。同時還邀請他到高級餐館用餐。年輕的科長很少去過這類場所,因此,對他的這種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動,心想:“我從前從未給過這位董事長任何好處,並且現在也沒有掌握重大交易決策權,這位董事長真是位大好人!”無形之中,這位年輕科長自然產生了感恩圖報的意識。
正在受寵若驚之際,這董事長卻說:“我們企業有今日,完全是靠貴公司的抬舉,因此,我向你這位優秀的職員表示謝意,也是應該的。”這樣說的用意,是不想讓這位職員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這樣,當有朝一日這些職員晉升至處長、經理等要職時,還記著這位董事長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競爭十分激烈的時期,許多承包商倒閉的倒閉了,破產的破產了,而這位董事長的企業卻仍舊生意興隆,其原因是他平常關係投資多的緣故。
縱觀這位董事長的“放長線”手腕,確有他“老薑”的“辣味”,也揭示了運用人情效應的魔力。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長遠眼光,盡量少做臨時抱佛腳的買賣,要注意有目標的長期感情投資。同時,運用人情效應,還必須慧眼識英雄,才不至於將心血冤枉地花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以免將來求他辦事時,收不回老本。
2.人情要做足了才有殺傷力
人情是中國人維係群體的最佳手段和人際交往的主要工具。朋友之間沒有人情往來,友誼就會淡漠,甚至消失。因此,如何交友就有一個如何做人情的問題。朋友之間人情要做,但事前要權衡利弊,有害自己的盡可能不做,有弊的少做,排除以上幾點,朋友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足。
做足,包含兩個涵義: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
如果朋友求你辦什麼事,你滿口答應:“沒問題。”但隔了幾天,你給他一個半零不落的結果,對方雖然口頭上不說什麼,但心裏肯定會說:“這哥兒們,真不夠意思,做就做完,做一半還不如不做,幫倒忙。”
做人情隻做一半,叫幫倒忙,越幫越忙,非但如此,還會影響信任度,說話不算數的朋友誰都不願意結交。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討好。
人情做充分,就是不僅要做完,還要做好,做得漂亮。如果你答應幫朋友辦某種事,就要盡心去做,不能做得勉勉強強。如果做得太勉強了,即使事情成了。你勉強的態度也會讓他在感情上受到傷害。
比方說你買了一本好書,朋友來借,你先說:“我剛買的,還沒看完呢,你想看就先拿去吧。”
其實前麵的廢話又何必說呢?最後的結果是借給人家了,你不說也是借,說了還是借,與其說些廢話還不如痛痛快快借給他。書總是你的嘛,還回來你盡可以看一輩子,何不把人情做圓滿呢?人情做足了,才有“殺傷力”。
人情做足才有“殺傷力”。人情做足了自然會贏得朋友的萬分感激,讓對方記掛你一輩子。
唐朝皇帝李隆基親自為他手下的一個將領煎藥,在吹風鼓火時,燒著了胡須,當侍從們趕來時,他莞爾一笑,說:“但願他喝了這藥病就好了,胡須有什麼可惜的呢?”
一個皇帝為他的手下親自煎藥,這真是天大的人情,把人情做得如此之足,怎不叫屬下以死相報呢?人情的殺傷力可謂大矣!
把人情做足,好人做到底,你就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他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時給朋友一個人情,殺傷力更大。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在孫權手下為官,做一個小縣的縣令。
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活活餓死了不少人,士兵們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為好。
周瑜聽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就登門去借。兩人寒暄一陣,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
魯肅聽後哈哈大笑:“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
周瑜及手下一聽他如此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荒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魯肅可謂送了周瑜一個大人情。
魯肅做足了人情,和周瑜交上了好朋友。後來周瑜發達了,當上了將軍,他牢記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大展宏圖的機會。
做足人情,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你欠了朋友的人情,還的時候,要還足,甚至還更多。你的人情大於他的,他就得記著新的人情,朋友之間的賬,永遠也算不清,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算不清的賬,無疑成了與朋友之間聯係的一種紐帶。
朋友之間的情誼,是用人情在維係的,所以在做人情方麵,一定要看得開,決定去做的人情,一定要做足,做足人情並非自己“自作多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是“放長線釣大魚。”人情做足了,才具有殺傷力,才能把想辦的事辦好。
3.平時存人情,難時獲“紅利”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人際交往與關係中重視情感投資,不斷增進感情,就是聚積信任度,保持和加強親密互惠的關係。隻要你在人情的賬戶上儲蓄,在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會有朋友來幫助你。
(1)人情像銀行裏的存款
你送朋友一個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個人情,他是定要回報的,因為這是人之常情。
錢鍾書先生一生日子過得比較平和,但困居上海寫《圍城》的時候,也窘迫過一陣。辭退保姆後,由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所謂“卷袖圍裙為口忙”。
那時,學術稿沒人買,錢鍾書寫小說的動機裏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他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卻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就在錢鍾書難以為繼時,黃佐臨導演了錢鍾書夫人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黃佐臨及時支付了稿酬,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
時隔多年,黃佐臨之女黃蜀芹導演之所以獨得錢鍾書親見,開拍電視連續劇《圍城》,是因為她懷揣她老爸黃佐臨一封親筆信的緣故。錢鍾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年前的義助,錢鍾書40年後還不忘回報。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要想人愛己,必須先愛人。每個人都應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為自己多儲存這些人情的“債權”。就如同一個人為防急用,須養成“儲蓄”的習慣一樣。
(2)充實自己的人情賬戶
中國人最講究量入為出,為了應付某種急需,一般人省吃儉用也要在銀行裏存一筆錢。因為有了這樣一筆儲蓄,心裏就踏實,就可以在關鍵的時候拿出來抵擋一陣。同樣的道理,要想在急需的時候,你的關係網能夠用得上而且管用,也要注意在你的人情賬戶上搞好儲蓄。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人際交往與關係中重視情感投資,不斷增進感情,就是聚積信任度,保持和加強親密互惠的關係。隻要你在人情的賬戶上儲蓄,在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會有朋友來幫助你。
如果你的人情賬上沒有什麼儲蓄,到需要用錢時,也就無錢可用了。說不定求人時賬上還要出現負數,欠別人的情和債。隻有平時樂於幫助人,主動幫助別人,你的人情賬戶上的儲蓄才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夠用。
現實社會裏,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數本的銀行存折,如果你年初存5000元,到了年底,你會發現存折上不隻是5000元,而且還有利息!人際關係也是如此。
有一位出版商,他平時即很重人際關係的建立,不論是大人物或小人物,他都不吝花費地和他們建立關係。有一位與他並未謀麵的作家因為急需,去向他借錢,他二話不說就掏出2萬元,他廣結人際關係的結果是,到處都有人幫助他,他也因而得到了很多好書稿,自然就財源滾滾。
這個出版商就是用在銀行存錢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人情賬戶的。
充實自己的人情賬戶,“先存再提”說來有些“現實”,有“利用、收買”的味道,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本來就有這樣的好處,不能光用“現實”的眼光來看。而這些人際關係,必成為你一生中最珍貴的資產,在必要的時候,會對你產生莫大的效用。就像銀行的存款,一筆筆地存進去,有急需時便可派上用場。而別人對你善意的回報,有時是附帶“利息”的,就好比銀行存款生利息一樣。
4.常來常往,才會建立“鐵”關係
建立好的親戚關係是求親戚辦事成功的經驗,但好關係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須從一點一滴入手,依靠平日的積累。隻有不斷的構建和鞏固,親戚關係才會牢固。有了“鐵”關係墊底,何愁求助無門?而隻有經常進行感情投資,親戚常來常往,才會建立“鐵”關係。
很多朋友覺得,求人是種短平快的交易,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
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真正善於求人者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感情投資不僅要重“事前”,“事後”更須得注意。有始有終情不斷,寸心縷縷慰親情。
人在求人中往往會犯這樣的毛病:認為對方是親戚,感到他們為你做事,幫忙是理所當然!不需刻意致謝的。
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禮尚往來”是中國人做人處世的準則。“投桃報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等,就體現了我們民族知恩圖報的良好品德。
你擠車上班,別人主動讓座。或者您上街購物錢款不足,熟人給您墊上……對這種交際中的回報,無需送禮,也無需宴請。
一句感激的話語,一聲誇獎的辭句,足以表達您的心願。但注意不要有太多的恭維。肉麻的讚美隻會令人不自在。
致謝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同時不管對方是陌生人還是親朋好友,都要有所表示,許多人忽視了這一點。事實上不論是一般關係的人還是親朋好友,都願意聽到感謝的話,雖然他們的付出微不足道,但對於受惠人來說一句滾燙貼心的話無疑對他們是一種心理的補償。
對熱情相助的人,在物質上給以回報,也是一種不失禮節的方式。物質往來雖然不是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畢竟存在於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提倡淡化物質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質交往,而是要讓這種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些銅臭。
有時適量的物質回報是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特殊需要。
比如某人曾多次無私地幫助過你,某一天當他生病住院的時候,你帶上禮物去探望,無疑對他是一種莫大的慰藉。總之,物質回報要遵循適度的原則,適量地“往重於來”。但不要出於功利目的借回報之名行賄。
當語言回報不足以表達心意,物質回報又不合時宜時,行為回報不失為一種得體的回報方式。某單位幹部小王幼時父親不幸去世,是城裏的叔叔供他上高中、念大學。近來叔叔體弱多病,小王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幫叔叔幹家務,還時常利用下鄉機會尋醫找藥。做叔叔的聽在耳裏、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行為回報雖不像語言回報和物質回報那樣悅耳、顯眼,但它是無價的。於細微處見真情,好的行動無須用語言證明。當一個具有真才實學的青年求職時曆經挫折終被一位賢明的“老板”錄用之後,最好的報答不是好言好語,也不是厚禮,而是實幹。
一滴汗水能讓一筐好話失色,一絲奉獻能使一片真情增輝。
希臘一位哲人曾說:“感謝是最後會帶來利益的德行。”善於求人的人經常都備受感謝之辭,因為它往往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潤滑劑,在生意上的來往也因它而順利進行。
事實上,沒有人不喜歡常聽到感謝之辭的。因此把“謝謝”二字隨時擺在心中,需要時刻派上用場,沒有比這個更簡單而容易使用了。所以,對親戚也別忘了感謝。
5.人情操縱,運用自如
運用情感求人辦事的方法不外乎這樣幾種:或苦苦哀求,或軟磨硬泡,或以淚哭情,或感情投資。
其中感情投資是最為高明者,具體操作有如下幾種:
(1)給部下送禮
一般而言,送禮者經常以社會地位高低為標準,送給上位者高價物品,下位普通物品。這已成為一種風氣。例如,送給上司是昂貴的洋酒,給部下卻隻是幾件國產香煙,其間的差距著實不小。
事實上,禮物的輕重與自己在對方的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這是常有的事,因此接受禮品時,便難免要自我衡量一番。
所以,身為上司應設法打破送禮的程式,在送禮給下屬時不妨大方一點,送給對方所需要且期望的禮物,必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同時,如果上下級的差距越大,感覺受重視的程度越高,受到的回報也相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