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求人辦事的說話絕招(2 / 3)

(5)變“生”為“故”

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隻有誌同道合,才能談得攏。我國有許多“一見如故”的美談。陌生人要能談得投機,要在“故”字上做文章,變“生”為“故”。下麵是變“生”為“故”的幾個方法:

①適時切入

看準情勢,不放過應當說話的機會,適時插入交談,適時地“自我表現”,能讓對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談是雙邊活動,光了解對方,不讓對方了解自己,同樣難以深談。陌生人如能從你“切入”式的談話中獲取教益,雙方會更親近。適時切入,能把你的知識主動有效地獻給對方,實際上符合“互補”原則,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礎。

②借用媒介

尋找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語言,縮短雙方距離。如見一位陌生人手裏拿著一件什麼東西,可問:“這是什麼?……看來你在這方麵一定是個行家。正巧我有個問題想向你請教。”對別人的一切顯出濃厚興趣,通過媒介物引發表露自我,交談也會順利進行。

③留有餘地

留些空缺讓對方接口,使對方感到雙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談是和諧的,進而縮短距離。因此,和陌生人交談,千萬不要把話講完,把自己的觀點講死,而應是虛懷若穀,歡迎探討。

4.要巧於隨機應變

開口托人辦事畢竟是件難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難事也就變得容易了。

對此,我們可以從以往人們的經驗中學習和借鑒。下麵結合事例,分別談談巧於隨機應變的幾個訣竅。

(1)借別人的口說自己的話

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和楊虎城頻繁晤麵,都有心對蔣介石發難。可在對方沒亮明態度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開口。眼看時間越來越近,雙方都是欲說還休。楊虎城手下有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張學良也認識。在又一次晤麵中,楊虎城便以他投石問路,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張學良及時接口道:“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於是兩個聰明的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渡江戰役前夕,國共和談破裂,國民黨政府即將垮台。周恩來力勸國民黨和談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們也對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卻不知毛澤東能不能容忍他們這些異黨分子,就想探個究竟,也好為自己求得一條退路。可如果直接相問,就明顯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開麵子。有一個成員趁打麻將之機,輕描淡寫地問毛澤東:“是清一色好,還是平和好?”毛澤東心領神會,爽快答道:“還是平和好,我喜歡打平和。”

就這樣,一個重大的信息悄然傳了過去,代表們全留了下來。問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2)用虛話套實話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應是為人的一條準則,但直炮筒子未必處處受歡迎,特別有時連自己也不明白要說的是不是實話,那該怎麼辦呢?

張某托好友王局長為自己辦件事,忽然聽說他被捕“進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張家探望。確實隻有局長夫人在家,滿臉愁容。張某開口道:“老王怎麼沒在家呀?”果然張夫人長歎一聲:“唉!心髒病又犯了,昨天送進醫院了……”

原來如此!如果,張某實話詢問王局長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場麵如何?張某是這樣設想的:如果王局長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會實情相告。虛虛實實,轉換自如,毫不唐突。

(3)用輕鬆幽默的玩笑話說實事

輕鬆幽默的話題,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悅;莊重嚴肅的話題會使人緊張慎重。隻要有可能,最好能把莊重嚴肅的話題用輕鬆幽默的形式說出來,這樣對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個年青打工者在一家外資企業打工,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兩次提出合理化建議,使生產成本分別下降30%和20%。大鼻子老板非常高興,對他說:“小夥子,好好幹,我不會虧待你的。”

這青年當然知道這句話可能意義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點實在的,便輕鬆一笑,說:“我想你會把這句話放到我的薪水袋裏。”洋老板會心一笑,爽快應道:“會的,一定會的。”不久他就獲得了一個大紅包和加薪獎勵!

麵對老板的鼓勵,青年人如果不是這樣俏皮,而是坐下來認真嚴肅地提出加薪要求,並擺出理由若幹條,豈不太煞風景,甚至適得其反。

(4)繞個彎子套對方說話

有時,一些話自己說出來顯得尷尬,這時,誘導對方先開口無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準備借助於好友趙某的路子做筆生意,在他將一筆巨款交給趙某的第二天,趙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兩難境地:若開口追款,太刺激趙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麵又難以支撐。

幫忙料理完後事,王某是這樣對趙夫人說的:“真沒想到趙哥走得這麼早,我們的合作才開始呢。這樣吧嫂子:趙哥的那些關係戶你也認識,你就出麵把這筆生意繼續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時候盡管說,吃苦花力氣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絲毫沒有追款的意思,還豪氣衝天,義氣感人,其實他明知趙妻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幹下去。話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隻能跑腿花力氣,卻不熟絡那些門路;困難不小還又時不我待。

結果呢?趙妻反過來安慰他道:“這次出事讓你生意上受損失了,我也沒法幹下去,你還是把錢拿回去再找機會吧。”

(5)要學會客氣

托人辦事既然有求於人,因此開口說話就需要客氣一些,那麼怎麼說話才算客氣呢?

以商量的口氣把要辦的事說出來,如:

“能不能快點把這事給辦一下?”

“這事給辦一下是不是可以?”

裝做自己沒把握,把請求、建議等表達出來,給對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願意去,不過我還是想麻煩你去一趟。

在別人或者向別人提出建議時,如果在話語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備有關條件或意願,那就不會強人所難,自己也顯得很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