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讚美他人,掌握上等的稱讚術(1 / 3)

常言道:十句好話能成事,一句壞話事不成。高帽子誰都喜歡戴,讚美話人人都愛聽,這是人們的共同心理。恰如其分的恭維肯定讓別人精神愉悅,從而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好感。

生活中,善於讚美他人,掌握上等的稱讚術,無論於人於己都有重要意義。對別人來說,他的優點和長處,因你的讚美顯得更加光彩;對自己來說,將會贏得一個好人緣,辦起事來也更容易。

1.巧於稱讚是交際的潤滑劑

在現實生活中,讚美與恭維不僅僅是一種現象,還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讚美與恭維之辭可以起到起死回生之效,也可以有還老返童之奇跡。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偉人還是普通老百姓,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與恭維。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精彩的讚辭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糧。”

讚美別人,恭維別人,其實是一種智慧、一種策略,是人際關係至高無上的“潤滑劑”,而且這種美麗的言詞又是免費供應;如此“於人有利、於己無損而有利”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讚美他人和巧於恭維是一種博取好感和維係好感最有效的方法。

美國前任軍事部長貝柯,曾經在法庭上用過這種方法。他向一位外國法官陳述案情時,故意地說了一句似若偶然而很動聽的關於並非美國公民的話,那位敏銳的律師和另外幾位出席法庭的人,都注意到這句話,因此貝柯便很順利地得到這位法官的好感。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在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時候,也應用讚美他人和巧於恭維的這種方法:有人發布威爾遜多年以前所寫的一封信,在那封信裏,他表示要將某議員打得一塌糊塗。在信件發布不久以後,在華盛頓的某一場宴會中,那位議員也在座,威爾遜在他的演說辭裏,對那位議員的品格和他所以博得名譽的緣由,讚譽倍至。過了不久,威爾遜又和該議員碰麵了,那位議員與原來判若二人,對威爾遜十分熱情客氣並在競選中支持了威爾遜。

可以說讚美他人、巧於恭維是博得他人好感、獲得他人讚同的一把金鑰匙。把讚揚送給別人,就像把食物施給饑餓的乞丐。在許多時候,它就像維生素,是一種最有效果的食物。

無論無何,人總是喜歡別人奉承的。有時,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換句話說,一個人受到別人的誇讚,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因此,這種馭人術,既是一種至高的技巧,也是增進人們之間情感的重要橋梁,它必將對你的事業走上成功之路,以及提高個人生活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2.稱讚要出自誠意

良好的人際環境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在綜合素質需求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裏,單靠一個人之力無以成大事。如果你要想成功,就得首先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而善於恭維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些人不是出自真心而是隨大溜,跟著別人說重複的恭維話,或者附和別人的讚美,這不僅使自己處境尷尬,還會引起被恭維者的反感。

古時候,朱溫手下就有一批喜歡鸚鵡學舌拍馬屁的人。一次,朱溫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小憩時,無意中說了句:“好大柳樹!”

賓客為了討好他,紛紛起來互相讚歎:“好大柳樹。”

朱溫看了覺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樹,可作車頭。”

實際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五六個人互相讚歎:“可作車頭。”

朱溫對這些鸚鵡學舌的人煩透了,厲聲說:“柳樹豈可作車頭!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有甚難事!”於是把說“可作車頭”的人抓起來殺了。

恭維如果是偽心的,會令對方認為是你在溜須拍馬,盲目地追隨別人的恭維更是如此。

恭維是一種藝術,不但需要合適的方式加以表達,而且還要有洞察力和創造性。

一位舉止優雅的婦女對一個朋友說:“你今天晚上的演講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當一名律師該會是多麼出色!”這位朋友聽了這意想不到的評語後,像小學生似的紅了臉,露出無限的感激。

沒有人會不被真心誠意的恭維所觸動。哈佛大學弗爾帕斯教授經曆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天氣又悶又熱,他走進擁擠的列車餐車去吃午飯,當服務員遞給他菜單的時候,他說:“今天那些爐子邊燒菜的小夥子一定是夠受的了。”

那位服務員聽了後吃驚地看著他說:“上這兒來的人不是抱怨這裏的食物,便是指責這裏的服務,要不就是因為車廂內悶熱而大發牢騷。19年來,你是第一個對我們表示同情的人。”

古諺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稱讚之辭從舌底間流出的時候,很大程度上,言語中包含的真誠百分比已經顯露出來,寫到被稱讚者的臉上,或者心中。所以隻有真誠的稱讚,才能使別人感到稱讚者是在發現他的優點,而不是作為一種明顯的功利性手段去稱讚他,從而使他自覺自願地“打開”稱讚者所需要的“金石”,或者接受稱讚者在稱讚背後隱藏著的不滿,從而達到稱讚的最終目的。

像弗爾帕斯教授這樣,真誠的稱讚還可以使稱讚者經常發現別人的優點。這樣,就能使稱讚者對人生抱著樂觀、欣賞的態度,對人對己也都抱有足夠的信心。

3.適當的稱讚才能贏得好感

稱讚是人們在交友辦事過程中,必須運用的一種語言行為,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種策略、一種方法。它可以使稱讚者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好感。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是個擅長稱讚的外交談判高手,他說:“你必須十分敏銳,因為大部分國家領導人都是非常敏銳的,他們不容易被人操縱,卻能操縱別人。你得運用你的智慧,去對付一個高智慧的人,還要使他馬上感到你的誠意和認真,最後,必須增加他的信心。”因此,在基辛格眼裏,所謂稱讚是使別人相信他能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當我們想邀女性約會時,可以適當地恭維她:“小姐,你的身段很美,公司有很多女職員但我認為你的工作能力比她們都強,如果我能跟你這樣漂亮能幹的小姐做朋友,真是我無上的榮幸!”也許當時並沒有爭得她的同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小姐的內心裏肯定洋溢著喜悅之情,並且會擁有一天的好心情,如果再適當地努力幾次,肯定會成功。

恭維也可用間接的方式進行,比如某職工到公司對他的一位同事說:“我聽×××說,你這個人人緣好,愛交際,別人都喜歡你,我們做個朋友吧?”這種方式往往效果很好。

恭維並不隻限於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

如果上司能一再提起下屬的優點,這就是對他的一種莫大的鼓勵和恭維。提起某人以前講過的事,也是對他的一種恭維,因為這表示恭維者認真聽過他講的話,並牢記在心。

俗話說:對症下藥,量體裁衣。恭維也要“因人而異”,對於商業人員,如果說他學問好,品德高,博聞強識,清廉高潔,他不一定高興,而如果說他才能出眾,手腕靈活,現在滿麵紅光、印堂發亮,發財在即,他一定會很高興。對於政府官員,恭維他生財有道,定發大財,他可能會恨你一輩子,這時應該說他為國為民,淡泊名利,清廉公正。對於教授、教師,說他為人師表,學問淵博,思想深遠,妙筆生花,他聽了肯定高興。做什麼職業,說什麼恭維話,有道是“上山打柴,過河脫鞋。”不要弄得“牛頭不對馬嘴”,免得好意恭維人家一番,人家還覺得這是“亂彈琴”。

4.稱讚不等於戴高帽

恭維別人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必須有一個度方可。

高帽盡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規格才行,濫做過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讚揚招致榮譽心,榮譽心產生滿足感,但當被恭維者發現恭維者言過其實時,他們會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所以寧肯不去恭維,也不宜誇大無邊。

過分粗淺的溢美之詞同時會毀壞了你的名聲和品味。不論用傳統交際的眼光看,還是用現代交際的眼光看,阿諛諂媚都是一種卑鄙的行為。正人君子鄙棄它,小人之輩也不敢明火執仗應用它,孔老夫子有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毛澤東生前也多次批評過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庸俗作風。可見,阿諛諂媚者,無仁無義、俗不可耐。

在現實的交往中,大凡向別人敬獻諂媚之詞的人,總是抱著一定的投機心理,他們自信不足而自卑有餘,無法通過名正言順的方式博取對方的賞識,表現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的目標,隻好采取一種不花力氣又有效益的途徑——諂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