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社會交往中的行為禁忌(1 / 3)

與人交往中,要想贏得好人緣,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要首先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行為舉止的好壞除了對人格有很大的影響外,對人的心理狀況也有一定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行為也是一種語言,是無聲的語言,但有時也許要比有聲語言更富有表現力。毫無疑問,觸犯社會約定俗成的禁忌的社交行為舉止,對他人有很大的傷害力。

沒有人能不為愚蠢的舉止付出代價,雖然有時隻是一些很小的細節,卻足以毀掉你幾十年建立起的人際關係。“社交無小事”是一句格言,也是一個警句,時刻提醒你不要忘記檢查一下你的舉止。

為人處世,一定要把握好社交中行為舉止的分寸,這對正常交往是大有裨益的。

1.不要讓人下不了台

法國作家安東尼·聖伊蘇培說過:“我沒有權力說出或做出讓人小看自己的事。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他的看法。而是他對自己的看法,傷及別人的尊嚴是有罪的。”

1922年,土耳其經過幾世紀的敵對後,終於決定把希臘人逐出土耳其領土。

穆斯塔法·凱墨爾對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他說:“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於是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終於展開了,最後土耳其贏得了勝利。當希臘兩位將領前往凱墨爾總部投降時,土耳其士兵對被他們擊敗的敵人大加辱罵。

但凱墨爾卻絲毫沒有顯出勝利的驕氣。

“請坐,兩位先生,”他說,接著握住他們的手,“你們一定走累了,”然後,在討論了投降的細節之後,他還安慰他們失敗的痛苦,他以軍人對軍人的口氣說:“戰爭這種東西,最凶的人有時也會打敗仗的。”

凱墨爾真有大將風度,即使在勝利興奮時刻,他還能考慮到敵方的尊嚴,在大庭廣眾之下,非但沒有挖苦、諷刺、辱罵他們,反而以第三者的口吻對他們進行安慰,那兩位希臘將領聽了作何感想,不得而知。

我們常常不顧場合地對別人責備、挑剔,甚至挖苦、譏諷,卻沒想到這樣的傷害力有多大。每個人都有麵子,這麵子代表了一個人的自尊心。人並不是簡單地僅僅活在這個世界上,人還必須靠尊嚴支撐他的許多行動,他要爭取和他人一樣的平等,他渴望他的成績被人承認,他期待社會給他公正的待遇,一個失去尊嚴的、不要“麵子”的人,是要被人嗤之以鼻,最終要被別人遺棄的。

有一位朋友曾說過他們公司一位生產監督的故事,在一次生產會議中,一位副董事以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當眾質問一位管理生產過程的監督,他的語調充滿攻擊的味道,喋喋不休地指責那位監督的處置不當,為了不願在他攻擊的事前被羞辱,這位監督回答含糊,這使得副董事發起火來,嚴厲斥責這位監督。

幾個月後,這位監督就離開了公司,他進入另一家與原公司競爭的公司工作,並幹得相當不錯。他其實是位很好的職員,從被指責的那天起,他對公司的事情已經沒有熱情了。

相比之下,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在對待職員的方式上要高明得多。

通用公司要免除公司某部門一位主管的職務,這位主管在電器方麵是一等的高手,但擔任計算主管部門卻是徹底的失敗,然而公司不想冒犯這位脾氣暴躁的大牌明星職員,於是給了他一個新頭銜。他們讓他擔任“通用電器公司顧問工程師”——工作還是和以前一樣,隻是換了個新頭銜——並讓其他人擔任部門主管。

這位主管還是十分高興,盡管他被調動了職務,但是他還是得到了不小的榮譽感。

2.細節往往關係到社交的成敗

細節,因其格外細小而常常被人忽略,但這絕不意味著細節無關緊要。大量的事實表明,能否充分重視交際中的細節,直接關係到交往的成敗,正所謂“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精細者常常可以因為重視細節而旗開得勝,粗心者則常因忽略細節而功虧一簣。

《聊齋誌異》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老人一向為人豪爽,常常主動借錢接濟四方。有個好賭的無賴聽說此事,就找到老人也想借錢。老人答應了他,可也就在這時,老人發現了這位借錢者的一個極其熟練的動作,這就是,這位借錢者見案頭放著幾枚銅錢,便伸出手來,將那幾枚銅錢“高下疊放,如此再三”。老人立即由這個細節看出,此乃賭徒的習慣動作,所以從此不再借錢給他!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出現過不少因為疏忽細節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教訓。

我國內地有家工廠,為了從美國引進一條生產先進無菌輸液軟管的流水線,做了長期的艱苦努力,終於說服了對方,且美方代表也已來到中國,就差在合同上正式簽字了。可是,就在步入簽字會場的那一刹那,中方廠長突然咳嗽了一聲,一口痰湧了上來。他環視了一下,一時沒有找到痰盂,便隨口把痰吐在了牆角,並小心翼翼地用鞋底蹭了蹭。那位精細的美國人見此情景,不由得皺了皺眉。顯然,這個隨地吐痰的小小細節引起了他深深的憂慮:輸液軟管是專供病人輸液用的,必須絕對無菌才能符合標準,可西裝革履的中方廠長居然會隨地吐痰,想必該廠工人的素質必定不高,如此生產出的輸液軟管,怎能保證絕對無菌?於是當即斷然拒絕在合同上簽字——中方將近一年的努力也在轉瞬間前功盡棄!

一個“細節”砸了一筆生意,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反之,如果注意了細節,往往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某公司高薪招聘一位白領員工,不少人前來應聘,但隻有一個順利過關。為什麼?因為細心的經理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這就是當女服務員為這些應聘者遞來茶水時,隻有他一個人很禮貌地站起,並用雙手接過,還說了聲“謝謝”。

無獨有偶,有家幼兒園招聘園長,在眾多的應聘者中也是隻有一人順利過關,其原因也是因為一個細節,這就是隻有她一個人在上樓梯時,為站在那裏的一個流著鼻涕的小男孩擦了擦鼻涕,而這個被大家忽略了的小男孩,卻是招聘者提前安排好的。他就是試題。然而很多人視若無睹地從他身邊經過,最終失敗還稀裏糊塗。不是嗎?一個合格的幼教工作者的首要條件就是充滿愛心,理應真誠地熱愛孩子。缺乏愛心,其他素質再高都沒有任何意義,而那位有幸被錄用的女士也正是通過主動為孩子擦鼻涕的細節體現了她的神聖的愛心。

由此可見,在交際場合中,尤其是事關重大的交際場合,請千萬注意細節,千萬做到“滴水不漏”、“一絲不苟”,這樣才會塑造出你完美的社交形象來。

3.不要把對方看得太緊

許多生活上處於動蕩、混亂狀態的人認為,他們在尋求熟人和朋友幫助時的表現是平靜而慎重的。然而實際上,他的行為舉止與音調變化可能給人留下的是,已經陷入絕望甚至失去控製的印象。他的言語或許很正常,但其話外音卻像是在大聲疾呼:“救命!救救我!”當你暗示你把你的命運交給其他人來負責掌握,或者請求對方使你免遭厄運的時候,你是在尋求一種醫生才能給予的幫助。“我無法忍受有人闖進來,一股腦地向我宣泄他的煩惱,”一位職業經理人說,“我現在一開始就會拒絕任何這種要求,因為人們口上總說需要的隻是一點點幫助,但實際上卻遠不止這些,他們會不斷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到最後我疲於應付,也隻能拒絕。而此時,他往往會陷入被動的局麵,似乎你因為沒有滿足他的要求應該感到內疚才對。他們卻不想想你已經給予的東西,對你不是感激,而是失望、埋怨。所以,對於這種抱著‘一切指望你’的想法的朋友,我真的不敢答應他們什麼,雖然他們對我的信任讓我很感動,但他們給我的壓力更大。”所以,在你向朋友尋求幫助的時候,千萬不要隻考慮自身難處,同時也要為對方想想,讓對方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直接向熟人提出幫忙找工作的要求,除非你確信他有或者知道哪裏有職位空缺。如果需要對方投入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就會使熟人打消提供幫助的念頭。要求別人為了你而危及自己的聲譽是一種冒險的舉動,也是一種很自私的行為。即使你的朋友願意為你犧牲一切,你也應該為對方考慮,當然,更不能主動提出這種“犧牲別人,成全自己”的過分要求。此外,許多人往往認為,要求熟人第二次推薦你都會顯得過分和冒昧。

熟人在與你會麵時,也許不會直接承諾什麼,可能做出“我將關注此事,一有消息就會立刻通知你”等等類似的表示。這種說法屬於一種推托之詞,而事已至此,你也不要表現出任何不滿,畢竟,對方並未公開拒絕你,也許你還有希望。而你要做的就是通過讓他們記住你的存在而保持對此事的關注,說不定對方因為你的誠懇,最後真的幫你辦成此事。那麼,如何讓對方記住你的存在呢?一種方法就是你可以將他們可能感興趣的文章或是信息發送給他們,即使你覺得他們也許已經看過這些資料,但你隻要附一封短信說:“我看到這些,它使我想起了您。”那麼,他們一定會感到很高興,並很可能因此而經常想起你,而且感覺也會更加親切。對於一個心中時刻有你的朋友,你怎麼好意思拒絕對方的要求呢?所以,如果他們確實有能力辦到,一定很樂意幫你。

麵對麵交流是最有效和最快速的溝通方式,但是在求職過程中,卻有大量的後續工作要做,比如信件往來,無論電子郵件的形式還是傳統的信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對你發出的每一封信件窮追不舍。“我盼望你的來信”之類的語句必定會導致事態主動權和前進動力的喪失。你迫切希望獲得結果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在追蹤信件的過程中,不要超越界限,給人造成過分急切、專橫甚至生硬粗暴的印象。比如“我將於周四下午1點半給你打電話來安排一次會見”之類的措辭太過冒昧,應以更委婉的方式表達這種意圖:“不知您哪天方便,能否允許我於近期同您再次接洽,以探討下一步可能的行動方案。”不要忘記,你並非一定享有獲得幫助的權利,不要擅自主張決定什麼事情。對方也有對方的難處,一旦逼得太緊,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反而遭到拒絕。因此,不能過分考慮自身的利益。

4.繞開衝突,消除矛盾

一個人即使為協調人際關係做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別人的衝突。隻要人們之間發生交往,就會或多或少產生矛盾,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發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這麼幾點;

(1)觀點不同

觀點不同是人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見於領導成員之間,也經常發生在其他地方。古人雲:“道不同,不相為謀。”由於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人們之間便相互產生矛盾和隔閡,進而導致雙方互存偏見,相互攻擊,以至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2)趣味相異

因趣味相異而產生衝突多發生在同事之間、鄰裏之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趣味和愛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甲所崇尚的東西乙未必就崇尚,乙所追求的東西甲可能嗤之以鼻。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誌趣完全相同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誌趣不同的人是難以建立密切的聯係的。

(3)感情不和

因感情不和而發生的衝突主要發生在親屬之間,如夫妻之間、婆媳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矛盾等。家庭是一個人生活的主要場所,如果後院經常起火,一個人是難以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投入到事業上的。一個在事業上建立了輝煌成就的人,必定離不開家庭的支持。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做出巨大犧牲的女人,反之亦然。

(4)個性抵觸

性格、氣質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之間也會產生衝突。例如一個急性子的人,會看不慣一個慢性子的人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一個慢性子的人,又會抱怨一個急性子的人幹什麼都風風火火,總之,這兩種人常常互相不能理解和諒解,結果便產生一些矛盾。

(5)產生誤會

人和人相處,即使主觀上不想發生摩擦,但仍然難以避免產生一些誤會,有些誤會甚至還是根深蒂固、難以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