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把握交友的真諦與說話的要義(1 / 3)

人人都需要朋友,但卻有很多人缺少朋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從實質上講,可能是自己,對人缺乏真誠;從形式上來看,可能在與人交往中沒有掌握好說話的技巧。要想朋友多,人緣好,這兩個方麵都是必不可少的。隨著人們交際範圍的不斷擴大和社會的日益商業化,交友與說話作為人們成功辦事和良好競爭的有力工具已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可以說,一個人能否把握交友的真諦與說話的要義,是今天的人們贏得人脈,創建美好生活的重要關口。

1.以誠相交,才能得回報

人的個性千差萬別,有的含蓄、深沉,有的活潑、隨和,有的坦率、耿直。含蓄、深沉者可以表現出樸實、端莊的美,活潑、隨和者可以表現出熱誠、活潑的美,坦率、耿直者也有透明、純真之美。人生純樸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在各種美的個性之中,有一種共同的品性,那就是真誠。

真誠的低層要求是不說謊,不欺騙對方,但在複雜的社會和人生活動中,目的和手段要有一定的區別。醫生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以利於治病救人,往往向病人隱瞞病情,編造一套謊話給病人。這樣才能使病人早日康複。它表現的不是虛偽,而是更高、更深層的真誠,是出於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真誠。隻有智慧、德性和能力達到高度統一的人,才能表現出這種高深層次的真誠美。

應酬需要真誠!

日本大企業家小池曾說過:“做人就像做生意一樣,第一要訣就是誠實。誠實就像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就別想有生命了。”

這段話也可以說概括了小池成功的經驗。

小池出身貧寒,20歲時就替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有一個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半個月內就跟33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之後,他發現他賣的機器比別的公司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昂貴。他想,同他訂約的客戶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對他的信用產生懷疑。於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帶著訂約書和訂金,整整花了3天的時間,逐戶去找客戶。然後老老實實向客戶說明,他所賣的機器比別家的機器昂貴,為此請他們廢棄契約。

這種誠實的作法使每個訂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3人中沒有一個與小池廢約,反而加深了對小池的信賴和敬佩。

誠實真是具有驚人的魔力,它像磁石一般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其後,人們就像小鐵片被磁石吸引似的,紛紛前來他的店購買東西或向他訂購機器,這樣沒多久,小池就成為“鈔票滿天飛”的人了。

大多數人選擇朋友都是以對方是否出於真誠而決定的。

日本曾有一個富翁,為了測驗別人對他是否真誠,就偽裝重病住入醫院。

結果,那富翁說:“很多人來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許多人都是希望分配我的遺產而來的。特別是我的親人。”

專門研究社會關係的穀子博士問他:“你的朋友也來看你嗎?”

“經常和我有來往的朋友都來了,但我知道他們不過是當作一種例行的應酬罷了。”

“還有幾個平素和我不睦的人也來了,但我知道他們隻是樂於聽到我病重,所以幸災樂禍地來看我。”

照這位富翁的說法,他測驗的結果是:根本沒有一個人在“真誠”方麵及格。

穀子博士告訴他: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決不是專門對別人要求的東西,它必須是以自己首先付出為前提。因此,你不應去測驗別人對自己的真誠?而應先測驗一下自己對別人是否真誠。

這位博士確實揭示了人際交往中的一種原則,即:你付出什麼,才有權利要求得到什麼。用中國的一句成語來說,那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2.“人心換人心”,換來真朋友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你若想別人關心尊重你,你就必須對別人也付出一份真心。

“朋友像一麵鏡子”,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因此,倘若想交到真正的好朋友,我們首先要正視的是:自己對朋友怎樣?俗語說,“人心換人心”、“將心比心”,所以,你要是希望別人關心你、體諒你,就必須先對別人付出這一份真心。

也許你自覺對朋友很好,你請他們吃飯、喝酒、陪他們玩樂,請他們到家中時也奉為上賓。但是,這些並不能使朋友對你有深入的好感,也無法滿足友情的需求,有時反而會加重朋友在應酬上的負擔。

一個善於交朋友,關心、體貼別人的人,一定是個能為對方著想、欣賞對方、處處滿足朋友需要、解決他們的困難,而又避免去麻煩對方的人。所以,要成為受歡迎的人物,不僅要能夠“錦上添花”,更要懂得“雪中送炭”、“人心換人心”的藝術。

有一句話常用來形容人事滄桑,我們拿它來解釋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也頗合宜——“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而不管他樓起、樓塌,是真朋友就長伴左右,絕不因對方的窮達而改變人情的冷暖。換言之,別人起高樓,你要有為他祝福、欣賞他能力的胸襟;當他時運不濟時,你可別幸災樂禍,要以實際的行動協助。

如果說,你能將關心、體貼的心意建立在這種風度上,你對別人的關心和體貼才是真心誠意的,而不是茶餘飯後一聲“吃飽了嗎?累了嗎”的虛應故事,別人也才會以真心來回報你。

也許,社交場合講究的是方法、手腕,你不以為“關心與體貼”是最重要的,但是,別忘了古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隻有真情才能曆久彌新,使友誼的芬芳愈陳愈香。如果你始終以同樣的一顆赤子之心與人相處,還怕沒有朋友嗎?如此久而久之,你就是社交場合中最受歡迎的“名人”了。

3.通人情、懂世故:人情練達

通人情、懂世故是建立良好社交的根本所在。試想一個不曉情理的人又怎能懂得尊重和關愛他人呢?又用什麼來贏得他人的友情呢?可以說,隻有人情練達,善解人意才能在人際交往的旅程中順風揚帆。

研究社交之道,不可忽略人性的百態,否則動輒得咎,自然四處碰壁。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能夠通人情、懂世故,自然受人歡迎,到處吃得開,這是很明顯的道理。

人情練達,首要條件就是“善解人意”。如果你不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就永遠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即使勉強自己去接近別人,也隻是表麵上的敷衍、應酬。久而久之,別人就能洞悉你的客氣和笑容完全是虛偽的交際、應付,如此一來,你刻意去維係的社交關係,不就等於零嗎?

人情練達雖不是一件難事,但要做到麵麵俱到,倒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練達人情,不能像演算數學一樣,有一定的公式可遵循。不過,人情在往來之中,應在某種程度上有其基本的態度,它不但代表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還說明這個人的聰明智慧,所以,如能真誠地做到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愛護他人,那麼,不管出現在任何社交場合,都絕不會失禮。